©️深响原创 · 作者|何理
靴子落地,东风汽车与华为乾崑联合打造的项目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11月20日,东风汽车集团在华为乾崑生态大会上宣布,双方深度合作的全新汽车品牌命名为「奕境」。
“「奕境」是双方一个团队、百亿投入、三年深耕的战略成果,是双方的倾力之作。”东风高层表示,这是首个由汽车央企与华为乾崑深度合作孕育的全新汽车品牌。奕境首款车型将于明年北京车展对外亮相,后续将保持每年一款新车的推出节奏。
在品牌名正式公布之前,这一合作就备受关注。临近发布,更是有诸多新闻从商标、招聘信息等渠道试图找到合作进展的蛛丝马迹。
现在,「奕境」品牌官宣,东风与华为乾崑的智能汽车蓝图也初露轮廓。奕,代表着光明、美好与希望;境,是智慧的境界,也是生活的空间。“奕”“境”二字合拢,则意味超越边界、引领智慧汽车的未来之境,从容自信实现万千用户的向往之境,向光而行不断突破自我的人生之境。这是用户的向往,也是品牌的目标——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家庭用户提供超越期待的用车体验。
在众多智能汽车品牌秣马厉兵的当下,一个新品牌的登场无疑给行业带来了新的刺激,但同时也不由地让人想要追问——混战之中,「奕境」有何独特之处?这一新生的品牌又如何赢得市场认可、卡位突围?
华为乾崑x东风汽车:
强强联手,重构格局
华为乾崑与东风的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18年,当时双方首次签署战略协议,共同布局下一代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技术,奠定了技术共研的基础。
2024年起,合作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华为乾崑智驾与鸿蒙座舱率先在东风旗下多款车型上搭载使用,覆盖高端MPV、豪华越野SUV市场,验证了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在多场景的适配性。也正是从2024年6月起,双方团队开始在武汉集中办公、深度融合。
2025年,合作加速推进:1月,双方在深圳签署《智能汽车战略合作协议》,DH项目正式启航;5月,双方在武汉全面升级战略合作,范围扩展至华为乾崑智驾、鸿蒙座舱、乾崑车控等核心技术领域;9月,联合创新实验室揭牌,重点攻关车载软件、AI泛场景应用等前沿技术; 10月,DH项目中文名与LOGO全民征集活动启动,通过用户共创探索营销新路径。
现在,DH项目官宣了自己的品牌名「奕境」、阐释出“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家庭用户提供超越期待的用车体验”的品牌定位,并将在明年带来产品的全方位亮相——这让行业对其的期待,又进一步拉高了。
双方都拿出了“All In”的决心——
财力上,百亿投入。
物力上,从硬件到软件都有各自的核心实力支撑。
东风汽车强大的体系能力,在整车开发与制造、整车架构和动力系统、供应链管理、品质管控等核心领域拥有深厚积淀。承袭东风全数字化、高拓展性的量子架构,融合马赫动力、悦享智能等领先技术,奕境在整车安全、驾驶操控等领域具备行业领先水平。
而华为乾崑则全面开放了产品开发和运营体系能力,和东风共同完成从产品定义、产品设计到研发、供应链、生产制造的全链条深度协作。
华为乾崑把它最先进的IAS-IPD 和IPMS、全球严苛的质量标准以及成熟的供应链管理经验,深度融入奕境,华为乾崑智驾、鸿蒙座舱等技术成果,以及乾崑车控、车载光、车云等全栈智能解决方案,都将成为“奕境”的智能技术护城河。
人力上,双方也凝成了一个团队。
“我们的团队与华为乾崑的团队深度融合,共同办公,真正实现了从研发到市场的全链条协作。”东风高层此前表示。
也正是这种态度和投入的决心,让「奕境」品牌,从诞生之日起,就底气十足,且被预测为“双方技术集成度最高的智能车型之一”。「奕境」是个新品牌,但严格意义上说,「奕境」凝聚了两个品牌的跨越周期岁月的沉淀,将会是央企与科技龙头协同的新样板。
安全第一,让用户放心
在安全方面,“安全第一”的宗旨刻在了「奕境」品牌的基因里。
仅以智驾的安全性来看,「奕境」就走在了行业前面。
目前的智能汽车行业正经历从“被动安全”“主动安全”到“全维安全”的路径演进。智能驾驶的安全性能不应局限于单一功能或特定场景,而需覆盖用车全生命周期。安全无小事,这也是所有从业者必须放在首位的关键。
我们看到华为乾崑智驾就在构建以“全时速、全目标、全场景、全方向、全天候”为核心的五维安全体系,实现了从时速1公里到150公里的主动安全覆盖。无论是车辆、行人还是二轮车,无论风险来自前方、侧方或后方,也无论天气条件如何,系统均能保持稳定运行。
据了解,「奕境」的电池安全方案历经80余次论证,电池开发基于零起火的管控目标,模拟用户使用最严苛的工况场景,整车耐久规划了200余次严苛测试。其从整体到细节,贯彻着“全维度主被动一体化安全”的思路。
“底层安全是对客户的最大守护。主动安全方面,华为乾崑智驾的稳定性和极端路况处理能力行业领先;被动安全方面,车型将满足目前最高安全标准,所以我们是安全至上的家庭品牌。”东风高层表示。
华为乾崑:
打造真正的“智慧”
有了安全,才有资格谈“智慧”。
根据多项消费者调研,当前智能汽车有两大显著痛点:一是“不智能”,此前端到端模型“只会模仿、不会思考”,它们依赖高质量、大规模的真实驾驶数据去做行为“克隆”,本质上是在“模仿人”,而非真正理解物理世界或实现认知跨越。二是“不连贯”,当单车智能达到一定水平后,如何打通行车、停车、充电等独立的场景,成为用户体验提升的关键。因而行业竞争的焦点也正从“单车智能”转向“系统智能”。
这就需要真正的“智慧”。据了解,「奕境」首款车型将搭载最新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正是要从这一关键点形成突破、打开局面,誓要带给消费者真正高质量的“智慧”型真智能体验。
虽然目前可窥探的产品信息有限,但光从华为乾崑智驾,我们就能看到多个维度上的智能升级。
比如安全上,新增驾驶员失能辅助、侧向负向障碍物检测、爆胎稳定控制等多重守护;技术上,车位到车位升级为车位到车位2.0 ,新增巡泊一体,高速通行ETC等,并且拥有更丰富的SR界面交互,辅助泊车功能;体验上,全新WEWA架构让辅助驾驶体验更丝滑“类人” (包含云端的世界引擎(WE)与车端的世界行为模型(WA)。其中WE负责海量数据训练与场景生成,WA则实现车端的实时环境推理与拟人化决策。
我们大可以放心期待「奕境」在智能体验上的突破。因为华为乾崑智驾的可靠性已通过大规模实践验证,量变的积累为质变埋下伏笔,而「奕境」恰好站在行业泡沫出清、积极求变的机会窗口。
据截止到2025年10月的数据,凭借精准感知与决策能力,华为乾崑智驾的主动安全技术已成功帮助用户避免可能的碰撞317.4万次;辅助泊车功能累计使用3.57亿次,帮助用户轻松应对各类泊车场景。截止至2025年10月31日,华为乾崑智驾还有全新成就达成——辅助驾驶活跃用户数超 95%。而截至2025年11月19日,华为乾崑智驾 ADS 累计辅助驾驶里程数达到 50.28 亿公里。
市场也予以了充分的验证。目前,华为乾崑智驾的合作车型达到了33款,且33 款合作车型月销量破 10 万,创历史新高。
据第三方媒体统计,2025年1月至9月,我国具备城区领航辅助功能的新车销量已达162.8万辆。其中,华为乾崑智驾解决方案以45.2万辆的成绩占据27.8%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在部分时段的市占率更一度突破1/3。据了解,在指导价35万元以上的豪华车市场,搭载华为乾崑智驾功能的车型占比达52.7%,已连续数个季度保持领先优势。
2024年,华为乾崑智驾研发投入超100亿元,而明年预计发布的ADS5,也已投入同等规模预算,这种投入强度确保了华为乾崑在算法、算力、数据闭环等核心领域的技术优势。
「奕境」扎根用户:
“共创”才能共赢
回到开头的问题,行业混战中,「奕境」有何独特之处?这一新生的品牌又如何赢得市场认可、卡位突围?答案已经清晰。而在安全、智慧的基础上,「奕境」对用户的真心重视同样值得关注。
对于「奕境」而言,以上的投入与技术突破,最终目标并不是“军备竞赛”,而是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我们也看到这一品牌从一开始就在主动“拉用户入伙”“用户共创”,真正地扎根用户。
一方面,扎根用户的品牌理解。中国汽车市场正经历快速的变化,用户对车的要求已经不仅是出行的工具,更是全场景的智慧伙伴。据观察,用户未来购车三大关注点主要是全维度主被动一体化安全、极致智能化体验以及“开得省心、坐得舒心”的家庭全成员场景关怀。由此「奕境」的产品打造也是牢牢围绕这三大维度。
另一方面, 真正地从用户出发,与用户共创,以用户价值为核心。我们了解到,「奕境」造型方案已在多城市开展多轮用户调研,而当「奕境」团队内部出现产品争议时,也会以用户反馈为最终判准。
东风高层向媒体透露:“我们团队所有的争吵,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怎么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有时候我们为了一个产品细节我们双方会争得面红耳赤,但是每一次争吵都是为用户打造更好的产品。”
事实上,「奕境」这一品牌名称就是从用户端征集而来的。与此同时,还有包括空调出风口材质、吹风角度等数百项优化均来自用户真实提议和创意。
「奕境」聚焦家庭用户,深度关怀家庭全场景——比如老人、中年人、小孩等不同家庭成员,以及出发前、行车中、停车后、旅行中等全场景,让每位家庭成员在用车过程中感到舒适和愉悦。
“扎根用户”不是一个口号,而是真正融入到了「奕境」的工作习惯、产品打造和品牌态度中。这或许也是「奕境」真正突围的差异化来源——回归到消费者本质,与用户共创、与用户共赢。
经历了数年快速演进,智能汽车行业正从“速度竞争”进入“质量竞争”。技术不断革新,但真正能留在市场上的,一定是那些能给用户带来稳定预期、为家庭打造可靠体验的品牌。
「奕境」的出现,意味着这一赛道正在迎来新的参照系:以安全、智慧的产品体验以及源于用户的需求理解,去重塑人们对智能汽车应有模样的判断。
随着项目进入关键落地阶段,「奕境」首款车型会在明年四月的北京车展正式公开。这不仅是一次集中呈现技术底蕴与产品理念的舞台,也是检验品牌主张能否落地的关键时刻。对行业而言,它为混战后的新秩序提供了方向;对用户而言,它将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家庭用户提供超越期待的用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