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智能家电市场持续升温,销售数据屡创新高。然而,在市场一片繁荣的背后,智能家电价格虚高、“伪智能”、实际体验与宣传不符等问题广受消费者诟病。
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近日,有关智能家电的两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从“智能能力”和“场景效果”两个关键维度清晰界定智能家电定义,为企业研发生产划定规范,为消费者明白选购、安心使用提供指引。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近日批准发布《智能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技术要求和评价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28219.1—2025)、《智能家用电器应用场景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46505.1—2025)两项国家标准。两项标准将于2026年5月1日起实施。
按照新标准界定:智能家电是指应用智能化技术实现智能化功能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智能家电须具备数据管理、人机交互、智能控制、智能运维等关键能力。专家介绍,这四项能力是智能家电的通用关键能力,它们使智能家电具有“类人智慧”特征。
智能家用电器通常将微处理器、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引入家电产品,智能化程度高低关键在于产品的“智能控制”水平,即无须人工干预,根据家电自身感知对功能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中国家用电器检测所总工程师 国家智能家居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负责人 李红伟:智能控制是智能家电最核心的一个能力,它区别于传统自动化,强调家电产品能够感知环境、感知设备、感知用户,并运用自己的知识来对家电的功能自适应的控制。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智能家电新标准要求企业明确标注智能功能的具体效用、网络接入方法、信息安全风险提示等信息,便于消费者使用。
智能家电划分为五等级 让消费者明白消费
除了给出智能家电的清晰界定之外,新标准首次给“智能”划定五个等级:
从L1基础智能到L5高阶智能,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免于“伪智能”的误导。
中国家用电器检测所总工程师 国家智能家居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负责人 李红伟:5级综合下来它是一个递进的关系。
L1是基于固定规则的线性控制,可以认为厂商在出厂前已经把一些产品的控制的规则固化了;
L2要在L1的基础上增加动态调整能力;
L3要在L2的基础上增加进一步感知参数和融合能力;
L4开始就有生成能力;
L5要具备感知用户,能够给不同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甚至有一些情感方面的服务能力。
专家表示,建立L1至L5的分级评价体系,实现了家电“智能”价值可视化,防止产品过度宣传,让消费者避免被“伪智能”误导。
中国家用电器检测所总工程师 国家智能家居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负责人 李红伟:我国的智能家电在全球来讲发展都是比较快和领先的,目前来讲正在从单品智能向全屋智能和主动智能转换,总体水平从L2向L3水平过渡。新国标推出L1到L5分级体系,我们也建议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在产品上标注智能等级。
家电“智能”价值可视化
除了明晰智能化分级评价标准,首次发布的《智能家用电器应用场景 第1部分:通用要求》还规定了数据、信息和知识管理、人机交互、智能控制、环境管理、健康管理、负荷管理、能源资源管理、智能运维和场景定制9类智能家电典型应用场景。这些为产品研发和生态互联提供了清晰框架。
中国家用电器检测所总工程师 国家智能家居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负责人 李红伟:目的是要尽可能地全面覆盖,消费者家居核心的生活需求。
安全与安心方面的需求,包括安防管理、负荷管理,这个直接保障用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健康与舒适的需求,包括健康管理、环境管理,直接提升用户的生活品质和身体健康水平;
便捷与高效的需求,包括智能控制、人机交互、场景定制等;
节能与经济;
可靠与省心,包括智能运维,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