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全球顶级骨科盛会——欧洲脊柱年会(EUROSPINE)上,楚雄州人民医院刘应良博士以全英文进行脱稿报告,向来自80多个国家的4000余名专家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刘氏针技术”,赢得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赞誉。
此次发声,不仅是一项技术走向世界的里程碑,更是楚雄州卫生健康系统长期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图为刘应良博士在2025年欧洲脊柱年会上全英文作专题发言,系统介绍刘氏针技术核心优势
“针”尖何以破局?
“刘氏针技术”的成功,源于对临床痛点的精准洞察。该技术有效攻克了传统钢针存在的轴向力不足、易折断、易松动等难题,因其显著的技术优势,已荣获国家及国际发明专利。2025年8月,该专利成功完成转化签约,标志着此项成果完成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关键一跃,即将通过规模化生产,惠及全球更多患者。
“破局”背后的系统支撑
一项技术的突破,离不开孕育它的土壤。近年来,楚雄州将科技创新作为提升医疗服务的核心引擎,从政策、人才到转化,构建了全方位的支撑体系。
政策层面
创新激励机制与专项经费扶持为科研“保驾护航”。“刘氏针技术”项目成功获得108万元科研经费支持,并入选云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人才层面
在人才层面,通过构建多层次培养体系,培育了以刘应良博士为代表的科技领军人才与青年学术带头人,形成了成熟的科研团队。刘应良博士连续两年登顶国际顶级骨科会议,正是楚雄州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成效的集中体现。
成果转化层面
积极搭建“科研-临床-产业”的桥梁,推动优秀科研成果快速走向临床应用,形成创新闭环。
以世界认可为起点,迈向更高目标
此次在国际舞台的亮眼表现,为楚雄州卫生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注入了更强信心。下一步,楚雄州将以此为契机,深化科技创新战略:
·扩大支持覆盖面,聚焦心脑血管、骨科、公共卫生等重点领域,加大临床攻关项目扶持;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更多医疗人才走向国际学术舞台,汲取前沿智慧;
·加速成果转化进程,优化产学研合作模式,畅通转化通道。
最终目标是让更多像“刘氏针技术”一样的创新成果落地生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高品质的医疗服务。楚雄州将系统总结并推广此次成功经验,在卫生健康系统营造“崇尚创新、勇于攻关、乐于转化”的浓厚氛围,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擎,为“健康楚雄”建设和全州卫生健康事业的新跨越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