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生200余斤,
工作压力大,常熬夜,
今年5月因急性脑出血并破入脑室,
手术治疗后转入ICU监护治疗。
术后陈先生合并重症肺炎,
反复高热、痰多、呼吸困难,
多次尝试气管切开套管封堵均未成功。
陈夫人在百愁莫展之际,
想起父亲当年曾因昏迷、偏瘫,
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
重症康复科詹乐昌主任救治下
痊愈并完全恢复自理能力。
于是尝试联系詹主任。
詹主任了解陈先生病情后,
马上安排其从香港过来入院治疗。
01
“小分队”各司其职
协力打破拔管困局
2025年9月,陈先生入住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重症康复科,当时发热、大量浓痰、咳痰无力,因肥胖、颈短合并严重的呼吸暂停及低氧血症,并遗留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功能障碍。
重症康复科团队迅速构建“气道管理小分队”,制定一站式拔管具体路径,以“综合评估—康复治疗/气道管理—拔管评估与决策—拔管处理”为闭环,逐个击破拔管核心技术难点。
康复医师制定抗感染方案,进行气道通畅性评估,并定期纤支镜吸痰治疗。
康复护士制定营养管理方案、气道湿化、气囊管理、分泌物管理、感控管理、体位管理等方案,进行痰液情况评估。
医护联合徒手膨肺技术+胸壁震颤排痰,促进痰液分泌物排除,改善肺部通气。
物理治疗师积极开展床边呼吸功能、咳嗽能力评估并尽早开展徒手过度通气、高频胸壁震动等肺康复、运动治疗。
吞咽治疗师开展床边吞咽治疗并逐渐过度到佩戴说话瓣膜治疗。
直立位呼吸训练;佩戴说话瓣膜恢复经口鼻呼吸与说话能力
02
中西并重,分段辨证施治
顺利完成气管切开拔管
詹乐昌主任认为,陈先生痰热壅盛,腑气不通,且肺与大肠相表里,腑气不通,肺气不降,急则治其标。因此,在陈先生入院早期,团队以“清热化痰,通腑泻热”为原则为其治疗。针对陈先生久卧、反复发热、热毒壅肺的病机特点,团队在强化抗感染治疗的同时,融入中医辨证干预,选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并配合院内制剂通腑醒神胶囊通腑泻热开窍。针灸方面肺经为主,起到疏风清热的作用。
随着治疗推进,陈先生热退,痰减少,咳嗽无力,呈现出气虚痰瘀的病机特征。团队随即把中医治疗策略调整为“益气健脾,化痰通络”。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搭配浙贝母、姜竹茹加强化痰。针灸方面以任脉、脾胃经为主,起到益气、健脾、化痰的作用。这一调整有效缓解了乏力、咳嗽无力等症状,加速了正气的恢复。
经过20个日夜的中西并重精心康复治疗,陈先生终于成功拔除气管切开套管,自主呼吸顺畅。他满怀感恩之情,并能清晰地说出:“感谢你们!”
气管切开是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举措,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气道的防御功能并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病情稳定后尽早拔除气管切开套管是重症康复的主要任务之一。影响气管切开拔管的因素众多,涉及年龄、原发病情况、合并症情况、生命体征、意识水平、气道结构通畅性、感染控制情况、吞咽功能、肺功能等。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重症康复科推行精准评估、精准治疗、医护治协同一体,融合现代医学与中医辨证施治,提高患者机能,提高气管切开拔管率。
大学城医院重症康复科简介
大学城医院重症康复科成立于2024年,系全国中医康复服务能力规范化建设单位、国家中医康复标准化研究基地、中国康复医学会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广东省康复质控专家组副组长、中西医结合康复质控组长单位。
主攻病种:缺血/出血性脑卒中(中风病)、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术后(动静脉畸形、颅内动脉瘤、烟雾病等术后)、缺血缺氧性脑病、脊髓损伤、生命体征稳定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以及疑难复杂功能障碍。
特色康复技术包括神经调控技术(如tDCS、rTMS)、脑机接口技术、早期拔管(如气管套管、胃管、尿管)技术、肉毒毒素注射技术、上下肢机器人训练、正中神经电刺激、冲击波、中药内服、中药外治(如中药熏蒸、冷热中药交替浸泡、沐足)、针灸(醒脑开窍针法、通督调神针法、通腑调神针法、腹针、浮针、平衡针、雷火灸等)、传统疗法(砭石、火罐等)、功法(太极拳、八段锦等)。
专科以“整体观、辨证观、功能观”为指导思想,通过“监护、治疗、康复、护理”一体化模式,开展中西医融合康复,提供早期全面的意识、运动、感觉、吞咽、言语、认知、二便、营养等康复评估及治疗,形成了“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的康复管理模式,减少并发症,尽早拔除气管套管、胃管、尿管,提升生存质量。
供稿 | 大学城医院重症康复科
初审 | 冯伟怡
审核 | 王军飞
审定 | 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