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昆明11月21日消息(记者 赵贝贝)在20日举行的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创新型云南建设专场上,云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用一组组翔实数据、一项项重大突破,清晰勾勒出过去五年云南科技创新能力持续跃升、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从研发投入强度历史性提升,到创新平台体系成形起势;从科技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到高层次人才“磁场”效应显现;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催生新质生产力,到科技成果普惠于民增进民生福祉——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日益成为云南发展的“最大增量”。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赵贝贝 摄)
创新根基更牢 发展动能更足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厅长高俊介绍,“十四五”以来,云南省级财政科技投入总量和增速均位居西部省区前列,带动全社会R&D经费投入达到367.38亿元,较“十三五”末大幅增长49.3%,研发投入强度从1%提升至1.17%,创新引擎更加强劲。创新平台建设实现跨越,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字号”平台数量稳步增长,聚焦重点产业布局的6个云南实验室及245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实现全覆盖,筑牢了科技创新的坚实底座。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愈发凸显,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840家实现三年翻番,增速连年保持全国前列。“彩云汇”双创大赛等新模式,成功培育和引进了大量科技型企业,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人才是第一资源,全省R&D经费人员突破13万人,新增两院院士6人,引育众多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专家,科技副总、银龄科技专家等机制精准服务企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攻关突破显成效 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高俊表示,这五年,云南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加速突破,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新质生产力。高纯铟、超微二丁基氧化锡、高效太阳能电池锗单晶片等高端产品成功开发,磷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农业科技引育新品种1574个,带动新增产值超300亿元,“云上黑山羊”、“赤子之心”月季、“秧塔大白茶”等良种脱颖而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短波红外探测器、创新药研发等成果显著,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队。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同样可圈可点,异种器官移植供体猪、干细胞新药、固态储氢并网发电、基因育种等技术实现突破与应用。
科技创新成果最生动的体现是惠及千家万户。科技特派员体系实现县区全覆盖,转化成果800余项,带动增收超60亿元,赵一鹤、古城区花卉科技特派团等典型不断涌现。医疗健康领域,骨科3D打印、功能因子发掘、登革热病毒阻隔、超声引导介入治疗等技术取得重要进展,高原温泉医康养研究为“旅居云南”添彩。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科技支撑有力,洱海、赤水河等重点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省公民科学素质比例提升至12%,科普队伍突破10万人,中缅科普走廊搭建起跨境交流新桥梁。
科技惠民谱新篇 开放合作扩圈强链
此外,云南持续优化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体系,出台一系列高“含金量”措施。科技人才评价与激励改革、科研经费“包干制”等举措为人才减负松绑。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面向全球“揭榜挂帅”、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正负面清单制度、“彩云科创积分”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同时 ,开放合作让云南科技创新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腾冲科学家论坛成功举办并入选全球重大文明对话活动清单,成为链接全球高端资源的新名片。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等国际活动影响广泛,与国内顶尖高校及重点区域的科技协作也日益紧密。
面向“十五五”,云南科技系统将锚定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持续强化科技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持之以恒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