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时评】明知卫星“看错”为何还将错就错
创始人
2024-05-14 16:17:18
0

原标题:【春城时评】明知卫星“看错”为何还将错就错

一户村民的窑洞顶被划为基本农田,执法部门还开出数十万元的罚款;某地5口鱼塘都属违法占地,但卫星只生成了其中一口的违法图斑,执法过程中也只对那一口进行了执法……据媒体报道,一些地方利用卫星技术手段,开展土地卫星遥感影像图片执法检查存在不精准之处,“卫星视角”盲区和误判还容易为局部整改、虚假整改提供空间。

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卫星遥感技术具有区域覆盖性强、监测精度高等特点,通过比对不同时间点的照片,可以发现土地利用的变化,从而圈注出疑似违法用地形成的图斑,极大提升了土地资源管理水平和效率,在发现土地违法行为方面具有常规监察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

技术硬核,但也并非万能,问题图斑只是相关部门开展排查整治的“线索”,而非盖章认定、板上钉钉的“罚单”。今年年中,自然资源部执法局在解读这一工作时就明确指出,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只能将卫片执法图斑作为发现违法行为的线索,所有违法问题必须经严格规范的调查取证后,依法依规作出行政处罚,绝不能将卫片执法图斑直接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规矩说得很明白,可为何到了一些地方走了样?从部分基层干部的讲述中,或能看出端倪。据报道,有多名乡镇干部表示,如果发现图斑有问题要想勘误,流程很复杂。需要一级一级往上反映,并要核查且提供证据,以证明这块土地以前是何种性质,整个程序下来至少要90天。同时,如果在一定时限内,无法按卫星结果恢复土地性质,又会被上级问责。一来二去,最终只能将错就错、机械执法。

其中,有忽略实际的技术迷信。很多新技术、新应用确实提升了社会治理的效率。很多人也因此产生了这样的心态,依据某种技术划定的执行标准,是更具权威性的、创新性的。以此为据,就不会错;即便有错,谁也说不出什么。但技术终究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过度迷信,一切以技术为准,简单化、一刀切,不仅可能误伤,还可能让整改流于形式。比如,某企业厂房多占了周边土地,被发现后,只拆除了违法占地上方的部分屋顶,露出地面,并在相应区域临时种上绿植,直言“只要从天上看到变绿了,应付了卫星就行”。

技术差错客观存在,而改错手续繁复,就可以将错就错、机械执法吗?土地使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在这个问题上,马虎不得,任何借口也不能拿来当挡箭牌。如果核查发现确实是图斑存在技术差错,就应及时止损,而不是错上加错。当然,这也提醒有关部门,一方面要持续优化卫星监测的精准性,支撑更加科学的研判与监管;一方面要对勘误流程进行必要简化,降低基层治理人员的勘误成本。

说到底,一事当前,“人本意识”及实事求是原则万万不能丢。一切从实际出发,借技术提高效率的同时,不折损公平公正,这理应是技术时代社会治理的自觉。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晁星)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吕世成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聚焦6大行动重点行业领域 “人...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
2025国内六大靠谱APP开发... 在数字化浪潮下,一款优质的APP往往是企业打通线上渠道、沉淀用户资产的核心载体。但 APP开发涉及需...
奥特维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奥特维(688516)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
探秘中国“超级大风车”:全球最...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8月29日,在我国山东的海面上,一个令人惊叹的“超级大风车”正式完成吊装!它是目...
科华数据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科华数据(002335)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全球第一!宿迁这条小钢带是个“... 闪着金属光泽、薄如蝉翼 虽薄却韧性十足 耐腐蚀可回收 在食品、饮料、化工产品包装、光纤光缆等领域 都...
2027年林场驻地通4G/5G...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宽带林草”建设的通知》。 《通知》提出,到2...
AI时代零售破局:OB Clo... 在降本增效与AI创新的双重诉求下,优先统一数据架构,是企业储备长期竞争力的关键。 作者:王拓 编辑...
记者观察|文化体验、非遗传承,... 8月31日至9月1 日,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天津举行。这是中国第五次主办上合组织峰会,也是上...
原创 如... 此次推出的长安启源E07就产品而言,可以说是代表当下自主品牌中的杰出代表,也是代表央企有实力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