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乐精神下的无限进步。
文 | 华商韬略 张静波
手机之后,下一代万亿级生态的入口,究竟在哪?
这是从加州库比蒂诺到北京中关村,全球科技圈都在关注的话题,而智能眼镜是最大的共识之一。
但过去十年,虽然技术一直在进步,智能眼镜的用户却局限在少数科技爱好者,始终难以破圈。
直到最近,一场发生在中国市场的三角联姻,让人们看到了破圈的希望。
【01 引爆:智能眼镜的第一次大破圈】
11月13日,杭州再一次上演了科技秀,但同时,又远不止科技那么简单。
Rokid乐奇与BOLON眼镜共同发起了“戴上新时尚”新品联合发布会,Rokid乐奇品牌代言人影视飓风Tim同台亮相。
发布会上,Rokid乐奇眼镜国潮系列和BOLON AI智能眼镜正式亮相。
一个是智能眼镜赛道的技术派先锋,另一个是传统眼镜行业的时尚王者,两者强强联合,打造了科技与时尚的全新融合范式。
过去,智能眼镜更多是工具,主要在3C数码圈子流行。
而这场跨界融合,让智能眼镜第一次破圈,从工具进化为潮流符号,成为更多人愿意主动佩戴的时尚单品。
在此之前,Rokid乐奇已经用一款轻量化新品——Rokid乐奇眼镜,重新定义了新一代智能眼镜:
它让智能眼镜第一次像普通眼镜一样,同时又具备AI提词器、支付、导航、购物等科技功能。
这其中,有不少是智能眼镜行业一直期待但从未实现的能力。
影视飓风Tim对这款Rokid乐奇眼镜评价很高。
“给我的体验就是它没有刻意秀肌肉,就是一个日常可以戴着用的设备,看起来很无感,不会牺牲日常的美观和舒适度。”
尤其让Tim心动的是它的AI提词功能。
戴上它,眼前就有文字飘动,还会随着你念的速度往后翻,再也不用担心忘词,简直击中了创作者群体的灵魂深处。
除此之外,第一视角拍摄、随手支付、导航等功能,都给Tim留下深刻印象。
为此,他不但现场分享了使用体验,还在B站发起了一项#三天不用手机拍摄#的活动,足见其信任和喜爱。
被打动的远不止Tim。
Rokid乐奇眼镜自去年11月发布以来,立刻引爆科技圈:
开售仅5天,销量突破4万台,一机难求。今年双11,销量同比猛增800%,夺得智能眼镜品类第一。
在海外,Rokid乐奇眼镜也吸粉无数。
CES展上,Rokid乐奇成为行业最热展台。全球最大的众筹平台kickstarter,Rokid乐奇以400万美金的众筹金额,刷新行业纪录。
比数据更令人振奋的,是破圈速度。
长期以来,智能眼镜用户一半以上是泛科技从业者,Rokid乐奇眼镜将这个比例降至16%,第一次打破圈层。
与BOLON、Tim的三方联手,更是极大加速了这一进程。
过去十年,科技行业一直有个预言:未来的超级终端,不是手机,而是智能眼镜。但这句话从未真正实现。
而这次三方联手,科技、时尚、内容影响力,三股从未交汇的力量,第一次拧合在一起,让人们看到了预言实现的希望。
【02 跨界:产业链的三角共振】
智能眼镜,为什么十年没能破圈?
很多人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将其简单归结为技术不成熟。但真正的答案远比这复杂。
形态笨重,续航无法做到真正日用,缺乏任务级AI和杀手级应用,规模与成本不可控,生态不成熟……
这六大瓶颈,最终决定了智能眼镜迟迟没等来iPhone时刻。
尽管如此,眼镜的智能化是大势所趋。这对BOLON这样的传统眼镜品牌来讲,既是挑战又是机会。
只不过,它缺乏将眼镜变成消费级AI穿戴设备的经验,从零开始,又代价不菲。
这个时候,在智能眼镜赛道耕耘了十几年的Rokid乐奇,成为BOLON不可多得的合作对象。
作为技术派先锋,Rokid乐奇拥有智能眼镜全产业链经验,以及从电路、模组、续航到多模态AI、影像算法等软硬一体化成型方案。
它打造了自己的眼镜级平台/操作系统YodaOS,构筑了一个智能眼镜生态。
同时,Rokid乐奇还具备将技术落地为产品的工程能力和经验,可以缩短产品开发时间,降低试错成本。
这不是PTT,过去一年,Rokid乐奇已经用爆款产品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反过来,作为全球知名眼镜品牌,BOLON在如何打造一款时尚单品,在设计、渠道网络上也有科技品牌不具备的优势。
这对智能眼镜的出圈,是一种极大的助力。
比如,在双方联合推出的AI智能眼镜上,BOLON就利用自己多年的行业经验和数据,专为亚洲脸庞定制了镜框。
同时,整体重量仅38.5g,将智能眼镜的轻量化又往前推进了一步。
BOLON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以及遍布全国4万余家网点的庞大销售渠道,更提供了触达海量普通用户的机会。
从这个意义上讲,Rokid乐奇、BOLON的联手,是一场双向奔赴。
与Tim的合作,也基本类似。
在中国科技内容创作者中,Tim的专业度和行业影响力数一数二,其对科技行业的风向极度敏感。
尤其对可能成为下一代超级入口的智能眼镜,Tim更是兴趣浓厚。
至于为什么选择Rokid乐奇,他的答案也非常简单,就是好奇。而Rokid乐奇眼镜也确实给他带来了不一般的体验。
无论第一视角拍摄,还是AI提词器,以及支付、导航、购物等功能,都让Tim感到前所未有的高效、方便,同时也给他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和灵感。
反过来,Tim的专业度和行业影响力,也让Rokid乐奇拥有了更强的科技叙事。
作为一名科技内容创作者,Tim和他的影视飓风团队是国内最能把产品讲清楚、讲动人的团队之一。
他们的拆解、对比、实拍、故事化叙述,拥有极强的种草与信任力,能够降低用户对智能眼镜的认知门槛。
同时,Tim也是Rokid乐奇眼镜的第一批用户和场景、生态共创者,每天实打实拍东西,深知用户痛点。他的测试和反馈,有助于Rokid乐奇更好地打磨产品。
最终,让更多的用户真正理解并喜欢上智能眼镜。
回顾当年iPhone的横空出世,成功并非仅仅因为多点触控的硬件创新,还在于苹果围绕iOS打造了一个庞大的技术、应用和内容生态。
在这一点上,Rokid乐奇的逻辑与iPhone的路径高度重合。
凭借多年的全产业链能力,Rokid乐奇将轻量化和续航做到极致,让智能眼镜像普通眼镜一样成为日用级设备。
同时,它打造了YodaOS系统,开发了支付、导航、音乐等应用,并努力让AI真正可以完成各种任务。
为了做大生态,它还向产业/内容生态全面开放。与BOLON、Tim的联手,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合作之一。
这不是巧合,而是范式发生前的产业规律。
Rokid乐奇、BOLON、Tim,产业链的三角共振,正打破形态、续航、AI交互、核心场景、成本/供应链、生态等六大壁垒,将智能眼镜行业推向:
下一个iPhone时刻!
【03 不止眼镜,更是下一代iPhone争夺战】
对于智能眼镜,美国著名科技作家、未来学者凯文·凯利有个著名的判断:
“智能眼镜将是下一代iPhone,如果让我下注,我可能会押中国公司胜出,而不是苹果。”
凯文·凯利不但看好中国公司,看好智能眼镜的形态,更直接点名了一家中国公司,那就是Rokid乐奇。
智能眼镜行业竞争激烈,谷歌、苹果、微软等巨头纷纷押注,国内竞争者更是多如牛毛,堪称百镜大战。
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下,为何凯文·凯利看好Rokid乐奇,全球知名眼镜品牌、国内头部科技媒体也纷纷选择与Rokid乐奇合作?
原因在于,Rokid乐奇不仅硬件上真正实现了轻量级、日用级,更自研了空间计算OS,具备软硬件一体化和生态能力,并且是最早在全球实现规模化落地的品牌之一。
相比之下,很多竞品还停留在安卓时代,为了完成一项任务,需要点开各种繁琐的App。
智能眼镜不是一块小屏幕,而是一种新的空间计算,需要新的OS,就像当年伴随iPhone一起发布的iOS。
而Rokid乐奇拥有专为空间计算开发的YodaOS,这使得它从一开始,就领先同行一个身位。
不仅如此,Rokid乐奇还有十几年的创业积累,经历了产业周期的阵痛,同时拥有行业最坚定的投入和决心。
早在十几年前,Rokid乐奇创始人、CEO祝铭明就在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AI时代到来,会有什么样一个全新的终端承接全新的时代?
思考的结果,祝铭明坚定地认为:那个终端不是手机,不是电脑,而只可能是一个产品,就是智能眼镜。
为此,2014年他和朋友一起创办了Rokid乐奇。
作为一家新生代公司,Rokid乐奇名字里就带着探索基因,并且崇尚玩乐精神,用祝铭明的话来讲:
Rokid乐奇做产品,不是为了炫酷,而是让大家忘记科技,真正享受它带来的便利,以及生活品质的变化。
为此,Rokid乐奇始终对未知保持好奇,不断向前,挑战各种行业极限。
这种精神与影视飓风的无限进步理念,不谋而合。Tim也曾感慨:双方的合作一拍即合,不是商业合作,更多是理念上的共鸣。
无独有偶,作为一个全球知名眼镜品牌,BOLON并没有满足于传统业务,而是大胆地拥抱眼镜的智能化趋势。
三者的结合,不仅仅是为了卖眼镜,更是做一件行业革命性的事情,那就是:
打造下一代超级终端和入口。
尽管在这个领域,全球竞争者众多,但下一代iPhone不一定会诞生在美国。
站在AI+空间计算的黄金交汇点上,中国公司第一次可能跑在前面,这不仅因为它们更贴近全球最庞大,也是对新技术更包容的消费市场。
同时也因为,大规模制造和全产业链优势,使得中国公司能够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进行产品迭代和场景探索,最终引爆流行。
而Rokid乐奇,或许是最接近那个交点的公司。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