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记者 高杲 祖明远
11月19日,“金融赋能 智创生态”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投融资对接会在绵阳召开,吸引了金融机构、人工智能企业、高校院所等上百位代表参加。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当前,四川将人工智能作为“一号创新工程”,建立协同联动机制推进产业建圈强链。
作为人工智能产业和金融资本深度融合的“鹊桥会”,本场活动如何让金融“活水”润泽人工智能产业?记者在会场找寻答案。
活动现场(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加大支持力度
现场授信16亿元,为科创企业融资融智“解渴”
当日下午两点,距离活动开始还有1个小时,会议举办地长虹技术中心挤满了人。
在四川省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人形机器人搬运货物、四足机器人进行巡检、工业机器人作业……一个个展品无不让人感受到:人工智能正嵌入越来越多的新场景,为生产生活打造了更多未来感。
银河创新资本西南区负责人潘兵一边参观,一边和企业代表沟通。“去年,我们关注人形机器人赛道时,很多产品还挂在展示架上,今年已经能干活了。”此次参会,潘兵目标明确:将重点关注机器人以及零部件企业。
随着产业加速发展,一些与会代表提到,人工智能不再只是一个纯粹的技术名字,而是被赋予了重塑生产方式和产业体系的使命,这让企业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不少挑战。
四川天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机器人市场部经理范毅文参加了不少展会,一个明显感受是:产业发展越来越火热,这需要企业找对应用场景、找准应用需求,开发性能更优、品质过硬的产品。
竞速人工智能,既需要企业强化自身实力,加强技术研发、强化应用,也需要科技金融支持,加大融资保障力度,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现场,绵阳市与德阳市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在联合攻关关键技术、共享创新平台资源、强化产业链协作、共建数据场景资源等方面签署了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此外,工商银行、绵阳市商业银行等4家金融机构还和四川九洲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富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达成总金额16亿元授信签约。
“这些合作,将让‘四川造’产品更有竞争力。”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希望通过活动,搭建了产融合作、供需对接的桥梁,进一步打通融资渠道,推动投融资机构与创新型企业双向奔赴。未来,还将围绕人才、算力、数据等方面,协调组织对接活动,持续优化全省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破解融资难题
创新产品精准“滴灌”,建设多层次金融体系
在金融支持人工智能的路上,一直存在一个难点和矛盾——商业银行以抵押品价值确定贷款,人工智能企业普遍偏重研发、轻资产,尤其是在企业发展早期,经营状况并不漂亮,如果按照传统评估方式,人工智能企业融资往往比较困难。
针对这一痛点,四川创新了天府科创贷、创新积分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将知识产权、研发投入等指标数据转化为授信评价依据。
“我们针对人工智能发展需求,创新了中银科创算力贷等产品。”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公司金融与投资银行部总经理韩存帮说,科创算力贷产品打破传统信贷对固定资产抵押的依赖,以企业算力采购合同为核心授信依据,具备额度充足、期限灵活、成本优惠、审批高效等特点,为人工智能智算产业生态发展提供关键金融支撑。
除了创新产品,还要打造生态。省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四川把完善投融资体系、优化金融服务作为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抓手,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比如在完善投融资体系方面,四川将吸引长期耐心资本入川,推动在川设立人工智能投资基金,推动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债券,鼓励担保机构提供增信支持,完善政策性担保和科技保险体系,为人工智能等科技企业研发、生产、并购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
在优化服务上,现场还设置“银行信贷洽谈区”“股权投资洽谈区”和“上市辅导咨询区”,通过面对面的形式,让金融资本与产业项目深度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