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架式FOD探测设备通常部署在跑道一侧(省计量院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子轶 通讯员 高参 杨基勤
机场跑道上的“FOD”——外来物,是指可能损伤飞机等航空器的某种外来的物质、碎屑或物体,如金属零件、防水塑料布、碎石块、报纸、瓶子、行李牌等。由于飞机发动机离地面较近,跑道上任何零星异物都有可能威胁航班安全。
对机场跑道进行地毯式、无死角的监测,并及时根据监测结果清除外来异物,是杜绝隐患的唯一方法。近年来,新改造、新建成的机场跑道在FOD监测方面更加“聪明”了,大多采用机场外来物探测设备(以下简称“FOD探测设备”)消除隐患。目前国内外FOD探测技术主要基于毫米波雷达或可见光技术,塔架式探测设备部署于跑道一侧,边灯式探测器则安装在跑道两侧,让每一寸跑道都处于“火眼金睛”的监视之下,实现跑道道面不间断巡视、提高外来物识别率、保障飞行安全。
省计量院专家在国内某机场进行实地调研(省计量院供图)
近日,民航局机场司发布《机场道面外来物探测设备技术要求》,该技术要求由湖北省计量院主笔,能够指导机场更规范应用FOD探测设备,是目前国内该领域较为全面、先进的技术要求。
右侧的黄色设备是边灯式FOD探测设备,左边是跑道灯(省计量院供图)
FOD探测设备这一机场跑道安全的“检测兵”也需要规范指导。为有效指导行业单位对FOD探测设备进行设计、制造、使用及检测,2016年,中国民航局曾发布一项相关技术要求。随着FOD探测技术的发展,原标准已经不再适用。2023年,省计量院受中国民用航空局机场司委托起草新的技术要求,该院专家组现场调研国内7个机场,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并于4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技术要求》修订工作。
“有了新技术要求,民航机场安全管理效能将进一步提升。”省计量院相关负责人汪岩峰介绍,该技术要求明确了FOD探测设备的定义与分类,针对不同的类别提出不同的技术要求,例如,A型边灯式探测设备为增强型,抗风性、易折性比常规型更强,不会因为较强飞机尾流吹袭而产生损坏、崩解,让自身成为跑道上的隐患;首次提出了FOD探测设备响应时间要求——对跑道道面进行扫描后,移动式设备应当在4分钟之内提供结果,客流密度大的机场的设备应该在2分钟内提供结果,确保监测效能;该技术要求还明确了边灯式探测设备的安装位置和高度要求,以及不同类型探测设备的扫描范围、探测半径、外壳防护及电磁兼容等关键技术指标。
该技术规范还规定,探测设备应当能够在零下32℃—55℃的温度条件下正常工作,塔架式探测设备应当能承受60m/s的风速;边灯式探测设备应当能承受134m/s的风速;在雨、雪、冰天气以及积水状态下正常工作;在沙尘严重的地区,机场所使用的探测设备应当能够承受风吹沙尘的磨损。
省计量院介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院在国内机场助航灯具检验检测的市场占有率已超70%,该院已成为我国仅有的两家拥有全项助航灯具检验检测资质的技术机构之一,中国民航局先后授予其31项助航灯具设备和两类助航电气设备检验检测资质。近年来,该院主持起草的多项中国民航局技术要求面世,例如2023年发布的《目视停靠引导系统技术要求》,依据此标准,该院还完成了国内首次目视停靠引导系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