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讯(阿奇/文)
近期,《疯狂动物城 2》中文配音阵容公布后引发巨大争议,支持与吐槽声两极分化。
一方面,专业配音演员季冠霖(配朱迪)、张震(配尼克)的回归获观众力赞,两人声线与角色高度契合,唤起大家对前作的记忆,被粉丝称为 “声优界的国民 CP”。
另一方面,新角色的明星配音却遭吐槽:金晨配的狸宝被指有 “大碴子味”,与机灵人设不符;费翔配的马市长带 “商务殷语”,易让观众跳戏;王安宇配的山猫则被批 “像没睡醒的大学生”。
事实上,明星为动画配音并不少见。《功夫熊猫 4》有黄渤、杨幂、蒋欣,《蜘蛛侠:纵横宇宙》有虞书欣、彭昱畅、吴磊,《大鱼海棠》有许魏洲,《爱宠大机密》有陈佩斯、何炅等,观众评价虽褒贬不一,但这一现象始终存在。
背后原因很明确:一是片方借虞书欣、张若昀等人气明星引流,靠其粉丝基础和话题度降低宣发成本、拉动票房;二是演员公众知名度高于专业配音演员,片方认为 “熟悉的名字” 更易激发普通观众观影意愿,契合合家欢动画传播需求;三是 “明星首次配音” 等话题能形成跨界破圈效应,兼顾影视圈与动画圈流量,扩大受众覆盖。
本质上,都是为了扩大影响、拉动票房。
不过,这种营销需建立在 “声音适配角色” 的基础上,不能为流量忽略专业性,否则易反噬口碑。尤其《疯狂动物城》这类自带高口碑的 IP,本就有稳定观众群,若因明星配音适配度低影响观感,反而得不偿失。
更何况部分被质疑的明星,自身影视作品 “原声率” 都不高,跨界配音更难服众。
其实明星配音也有成功案例,如成龙配《许愿神龙》、万茜配《镖人》都获好评。可见理想模式应是 “专业为核、明星为辅”——让专业配音演员负责核心角色,保障艺术质量;再请适配且有流量的明星加盟,兼顾市场效益,这样才能让配音真正为作品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