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古代,一旦中原王朝强盛起来,通常会花大量精力去经营西域,努力把西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个现象也引起了很多人的疑问:西域明明大部分是沙漠,环境恶劣,中原王朝为什么还要如此用心地控制?而东南亚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为什么中原王朝却不去统治东南亚呢?
首先要明白,对于古代中原王朝来说,他们最大的威胁一直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比如秦汉时期的匈奴,隋唐时期的突厥,后来还有契丹和蒙古,这些民族都对中原王朝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因此,中原王朝的核心战略主要集中在北方,而南方的事务相对次要,几乎没有精力去大规模干预。
那么,西域对中原王朝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北方的游牧民族虽然战斗力强悍,但他们主要靠放牧生活,同时也需要大量铁器、盐等军事和生活物资。每当他们与中原王朝开战,中原王朝通常会实行封锁,这时游牧民族唯一能获取物资的途径就只有两个:一是我国东北地区,二就是西域。
东北地区资源丰富,但在辽朝和金朝以前,它的重要性还未完全显现。因此,在更早的时期,游牧民族主要依赖西域。西域是贸易重地,许多物资可以在那里买到或交换,所以可以说西域对游牧民族来说就像翅膀一样,支撑着他们的生存和扩张。
汉武帝全面对匈奴开战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知道,要彻底消灭匈奴,就必须先控制西域。于是,他派出了张骞出使西域,开辟通路,随后又直接出兵震慑当地势力。到汉宣帝时期,中原王朝彻底掌握了整个西域,设立了都护府,从根本上切断了游牧民族的支援来源,削弱了他们的力量。
此后,每一个强盛的中原王朝都会经营西域,最重要的战略目的就是遏制北方游牧民族。虽然西域大部分是沙漠,但也有水草肥沃之地,尤其是天山两侧,这些地区资源丰富,足以支撑军队和经济。
古代的东南亚情况则完全不同。一方面,东南亚多为热带雨林,要彻底征服难度极大;另一方面,这里盛行的瘴气在当时是无法有效防治的,甚至可能致命。此外,东南亚离中原王朝的统治中心很远,交通不便,难以长久控制。明朝时期,都城迁在南方时,朱棣还能对安南进行管理,但当都城迁回北方后,对东南亚的控制几乎完全失效。
可以说,西域在古代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而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使得古代中原王朝根本无法像管理西域那样去统治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