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评论员
加快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北京重任在肩;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北京时不我待。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扎实推进基础研究领先行动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加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支持力度,勇闯前沿科技“无人区”,北京必将涌现一批世界级原创成果,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未来五年的北京,将全力打造全球重要科学策源地、未来产业引领地、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开放创新核心枢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下一个五年,北京科技创新的头等大事是什么?《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快提升科技创新中心发展能级,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未来五年,北京将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奋勇争先,在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上奋勇争先,在以科技赋能美好生活上奋勇争先,在携手共建全球科技共同体上奋勇争先。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突破,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科技创新正成为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供给能力和激发潜在增长率的关键助力。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重点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依靠科技现代化、推动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才能为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引擎,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以科技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才能积极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赋予北京的光荣使命和重大任务,也是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自2014年“科技创新中心”首次成为首都核心功能以来,北京始终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充分发挥科技、教育和人才优势,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将北京打造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过去五年,北京蝉联《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榜首,连续两年位居全球创新城市首位,连续三年位列《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全球第三,独角兽企业数量连续四年位列全球城市第三,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位居全球创新城市前列,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比重16%左右,比肩创新领先国家水平。根据第三方机构初步评估,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大幅提升,已经成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
“十五五”时期,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全面开启并加速演进。世界主要国家对科技竞争制高点争夺将更加激烈,科技博弈将不断加剧,只有进一步加强原始创新,进一步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高质量的科技供给。因此,北京“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未来五年北京将加快提升科技创新中心发展能级,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建设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发展壮大高精尖产业。更加注重增强创新动能,成为推动“十五五”时期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之一。
加快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北京重任在肩;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北京时不我待。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扎实推进基础研究领先行动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加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支持力度,勇闯前沿科技“无人区”,北京必将涌现一批世界级原创成果,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通过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行动方案,加快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相适应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北京将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不断擦亮中关村“金字招牌”,推动出台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政策,谋划若干具有国际水准的标志性举措,北京将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
当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在“十四五”时期大幅提升之后,未来五年的北京,将全力打造全球重要科学策源地、未来产业引领地、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开放创新核心枢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