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11月18日消息(记者 夏莎)初冬的合肥,寒意渐浓,却挡不住科创热土的澎湃活力。量子计算的算力突破、人工智能的场景落地、聚变能源的未来探索、深空科普的乡村赋能,各类前沿科技成果在这座城市不断涌现。
采风团探访讯飞小镇人工智能展厅(央广网发 刘玉才 摄)
近日,由合肥市委网信办联合央广网安徽频道主办的“科创新潮 山水有约”中部六省媒体合肥行主题活动举行。记者跟随央广网中部六省频道及中部六省主流媒体记者组成的采风团,走进科大讯飞、本源量子、东超科技、大科学装置、深空探测科普艺术馆五个标志性点位,近距离触摸合肥科技创新的强劲脉动,感受新质生产力与未来产业的蓬勃生机。
新质生产力破局 科技融入无声日常
在科大讯飞AI总部园区(讯飞小镇)的人工智能展厅内,一场跨越语言与场景的科技演示正在上演。当记者用河南方言说,“欢迎大家到河南玩儿”,讯飞智能办公本瞬间精准识别并同步显示文字,让在场的其他中部六省媒体的记者忍不住体验起来。
讲解员逐一为采风团介绍了AI+生活、AI+教育、AI+医疗、AI+城市等领域的应用成果,智慧黑板让课堂互动更高效,智能阅卷系统为教育减负增效,星火医疗大模型为诊疗提供辅助支持,多语种AI透明屏打破语言沟通壁垒。
俯瞰讯飞小镇(央广网发 刘玉才 摄)
“我们不是炫技,而是将科技应用于无声处。”科大讯飞智慧城市实施交付工程师朱延生带领采风团参观了他们的办公、休闲、开会等空间场景,一句话道出了企业技术落地的核心逻辑。
据悉,作为亚太地区知名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上市企业,科大讯飞已构建起覆盖130+语言的多语言能力。其最新发布的讯飞星火X1更是在数学、代码等通用任务上能力显著提升,持续为教育、医疗、司法等行业赋能。
走进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展厅,“无介质空中悬浮成像”技术让科幻场景照进现实。讲解员现场演示了手术室非接触控制系统,医护人员无需接触屏幕即可完成操作,有效避免交叉感染风险。该技术基于光场重构原理和自主研发的负折射平板透镜,能将实体屏幕信息投射在空中,实现精准交互,兼具实用性与创新性。
采风团记者体验手术室非接触控制系统(央广网记者 夏莎 摄)
“从医疗卫生到文旅展陈,从智能座舱到民生工程,我们的技术正在为传统产业屏显升级提供高性价比方案。”据东超科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作为全球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领军企业,东超科技已承担3项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累计申请国内外知识产权900余项。
未来产业布局 抢占全球科技赛道
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源量子”)实验室里,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平稳运行。据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台2024年上线的量子计算机,搭载了国内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制造的72比特超导量子芯片,配备自主研发的“本源司南3.0”操作系统,国产化率超过80%,已为全球16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稳定自主量子算力,累计完成73万个全球量子计算任务。
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央广网发 本源量子供图)
作为中国首家量子计算企业,本源量子已建成国内唯一的量子芯片生产线,拥有自主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和量子计算云平台,2023年专利数位居全国第一、全球第六,其全栈式研发生产能力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超导量子计算机交付能力的国家。
俯瞰大科学装置(央广网发 刘玉才 摄)
讲解员为采风团讲解核聚变能原理(央广网发 刘玉才 摄)
大科学装置集中区的聚变创新展览馆内,讲解员用通俗的语言为采风团解析核聚变能原理。作为下一代“人造太阳”的核心部件,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的1/8真空室及总体安装实验平台出现在采风团眼前。这个总投资约57亿元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正为我国自主建造聚变堆奠定基础。
1/8真空室及总体安装实验平台(央广网记者 夏莎 摄)
此外,总投资110亿元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主体已完工,预计2026年底竣工。
深空科普赋能 让太空奥秘扎根乡村沃土
“宇宙还挺谦虚,明明拥有一切,却叫太空。”在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崔岗村,这句有趣的标语引导着采风团走进深空探测科普艺术馆。
位于崔岗村的深空探测科普艺术馆(央广网记者 夏莎 摄)
这座2024年11月11日正式开馆的展馆,是庐阳区与深空探测实验室合作打造的科普宣传平台,建筑面积约1300平方米,坐落于和美乡村精品示范项目中。
“我们刚刚送走几百人的研学团队。”据该馆工作人员介绍,展馆充分利用崔岗村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以“太阳系漫游指南”为主题,打造了“问天-序”“太阳系漫游之旅”“月球科研站”等七大站点,通过VR等智慧手段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探索宇宙奥秘。
模拟月球活动体验区(央广网记者 夏莎 摄)
在“月面探测”展区,采风团“置身”月球表面;在“时空隧道”里,璀璨的星空与前沿航天成果交相辉映,生动展现了深空探测的发展历程。
作为安徽省首个艺术特色小镇,崔岗村通过“科学+艺术”“科技+文旅”的立体联动模式,让深空科普走进乡村、贴近大众。
“后期我们还将开发定制科普课程,拓展研学活动。”工作人员表示,展馆不仅为公众提供了近距离接触深空知识的平台,更推动了科技成果属地转化,为乡村振兴注入科创活力,让曾经遥远的太空奥秘成为赋能乡村发展的“接地气”资源。
采风团记者走过崔岗村(央广网发 刘玉才 摄)
从人工智能的场景深耕到量子计算的自主突破,从聚变能源的未来布局到深空科普的乡村赋能,合肥的科技创新正呈现多点突破、纵深发展的良好态势。在新时代中部崛起的征程中,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以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为目标,以新质生产力培育为抓手,以未来产业布局为引领,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跑出了“合肥速度”,书写着新时代中部崛起的“合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