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无人机航拍镜头掠过英德积庆里万亩茶园的翡翠波浪,当微距特写捕捉到“英红九号”嫩芽上的晶莹晨露,当《茶经》记载的古法工艺跃然于画面,一部关于英德红茶在传统与现代碰撞中焕发时代新机的短片正在徐徐铺展。
近日,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信创新传媒“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师生与英德英红镇围绕“新媒体助力茶产业文旅品牌宣传”结对,创作了《英红新韵》纪录片,以青春视角记录乡村振兴的时代脉动,通过新媒体技术赋能茶产业品牌升级。
在茶马古道中寻根
在大师对话中聆听产业脉搏
据悉,突击队由该校党政办公室、团委、信息技术与创意设计学院、旅游家政与艺术学院和公共课教学部等20名师生组成。一行人深入英德市英红镇,循着茶马古道的茶香脉络,先后探访了见证英德红茶发展的七大核心场域。
从1958年创建的红旗茶厂的国家工业遗址,到培育出“英红九号”的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珍藏300余件茶文物的英红博物馆,到实现智能化生产的英九庄园中央智能茶厂;从入选“中国美丽田园”的积庆里万亩茶园,到演绎茶文化的英德市歌舞团,最终落脚于飘着擂茶香的桂云美食坊……镜头记录下鲜叶在传统萎凋槽与现代智能萎凋机间的转化过程,捕捉到非遗传承人手掌温度与数控设备精准参数的奇妙共振。
创作团队深入访谈了十位行业领军人物。深耕英德文史三十余载的文史专家林超富带领学生们探寻英德南山临江半山腰的众乐亭,唐人元杰镌刻的“煮茗台”摩崖石刻,静静诉说着英德茶文化与山水文化的悠久渊源。
中国制茶大师周新国则讲述其一生与红茶为伴,亲历了英德红碎茶标准从萌芽到成熟的辉煌历程。
英红博物馆馆长张庆成展示了1959年英国王室寄来的致谢信原件,让大家见证了英德红茶的国际影响力。
红旗茶厂的彭友岚讲述其带领团队以跨界创新的思维,推出一系列深受市场欢迎的产品与服务,如设立非遗工作站,将制茶、擂茶、糖画等传统技艺融入体验项目,通过打造田园综合体推动茶旅深度融合,以工业思维革新农业模式,让历史遗产焕发新生。
“这些深度对话,不仅揭示了红茶从唐代‘韶州茶税’的辉煌历史,到当代‘一带一路’倡议下外销全球的千年变迁,更展现了‘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当地茶产业综合产值从42亿元跃升至60亿元。”项目负责人、该校信息技术与创意设计学院教师周游表示。
用青春视角创新文化表达
用乡土实践赋能思政育人
“我们采用‘三线交织’叙事结构——以历史文脉为经,以产业振兴为纬,以青春视角为轴。”周游阐释了纪录片的创作理念,“我们不仅想呈现一杯茶的诞生,更希望记录一种文化的生长——它既扎根于‘百千万工程’的乡土沃土,又向着年轻化、场景化的未来不断延伸。”他表示,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带领观众品味茶乡的千年底蕴,见证“百千万工程”绘就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并关注茶乡的发展。
据悉,《英红新韵》既是该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育人”的生动探索,也是服务“双百行动”、赋能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
信息技术与创意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曾树桂将此次实践定义为“行走的思政课”:“学生在拍摄茶农一家时,发现其祖孙三代守护的不仅是30亩茶园,更是一份‘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文化坚守。”
该校数字媒体专业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当我调试稳定器拍摄茶艺表演时,突然懂了什么是‘工匠精神’——就像茶师说的,好茶要经得起一百度的热情,耐得住零度的寂寞。”
来源:新清远、英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