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工人日报)
“有了这个便携式手持散件纸浆打件器,彻底解决了舱内纸浆散件打包的难题,再也不需要四五个人搬抬散件纸浆啦!”近日,在山东港口青岛港纸浆码头繁忙的作业现场,工人们正围着一台设计精巧、操作简便的新型纸浆打件工具,由衷地发出赞叹。这份发自内心的认可,背后是纸浆码头创新团队历时数月、紧盯生产难点、主动攻坚破局的智慧结晶。
青岛港凭借散件纸浆打件技术的创新应用,解决了长期困扰沿海港口的作业难题,综合打件效率提升60%以上,每年可为纸浆码头直接降低人工成本70%以上,“小”创新真正迸发出“大”能量。
纸浆作为各种纸张的原材料,在船舶海上运输过程中,受到多重因素影响,经常出现因捆扎钢丝断裂导致散件无法吊装的情况,不仅影响港口作业效率,还关系纸浆客户的切身利益。
以往纸浆散件后需要4至5名装卸工人一件件地搬抬成组,捆绑加固后,使用网状工属具起吊,不仅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还存在一定的隐患,纸浆散件创新工属具研发迫在眉睫。
“我们不能一直依赖传统的人海战术和笨办法,必须从本质上、从工具上找到突破口,实现增效减负。”青岛港纸浆码头创新团队主动请缨出战,立志打开“黑匣子”,掌握新技术。然而,团队面临重重难关,参考文献少、实际应用少、开发难度大,创新团队一路“摸着石头过河”。
困难空前严峻,智慧与毅力并驱前行。为早日实现纸浆打件的愿望,创新团队人人顶着压力,开始了艰苦的创新“长征”。纸浆打件器的研究“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复杂的作业需求面前,任何一个细节都会影响整个研发过程,失败、重来、再失败、再重来,如此反复成为创新团队的“家常便饭”。
“没有参考,我们就自己创造!没有数据,我们就自己去测!”团队成员们展现了青岛港人特有的拼劲和韧劲。他们一头扎进生产一线,手持测量工具,反复丈量不同规格纸浆的尺寸,细致记录工人在舱内作业的每一个动作轨迹和空间需求。设计图纸在无数个深夜的讨论中被一版又一版地修改,制作方案也因追求更优效果而被一次次地推倒重来。正是这种“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没困难”的执着精神,让纸浆打件器从概念逐渐走向实体,初步成型。
移动式散件纸浆成组打件器的研发成果,实现了散件纸浆作业的提质增效。新工艺仅需4人即可完成全部打件操作,在大幅节约人力的同时,打件效率提升50%,显著加快了纸浆货物的周转速度,预计每年可增收创效约30万元。
随着青岛港纸浆出口、中转业务的持续拓展和落地,客户对纸浆作业的效率、质量以及完好率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重新点燃了创新团队每一个人内心求胜的熊熊烈火。在纸浆打件器成功应用的基础上,团队将目光投向了更高效、更集成化的解决方案。
团队对“初代自研”的移动式散件纸浆打件器进行了全面的技术升级和优化改造,打破技术壁垒、攻克技术难关,首创便携式手持散件纸浆打件器。此番升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原本需要4人分工协作、分阶段操作设备才能完成的散件纸浆成组打件工作,如今仅需一两人即可轻松、流畅地完成整体操作。这一改进,不仅实现了效率的跃升和人工成本的减少,更重要的是,其稳定、高效、可靠的作业表现,赢得了纸浆货主的一致好评,极大地增强了青岛港的纸浆市场服务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使客户满意度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青岛港深入开展“五小”创新活动,为职工搭建起创新创效的舞台,鼓励职工立足岗位开展小发明、小革新等创新实践,通过岗位练兵、名师带徒、成果转化等方式,激发全员创新活力,提升作业效率与服务质量,推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今年以来推广应用600余项“五小”创新成果,为港口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