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AI技术能这样帮企业降本增效!”“这家公司的文旅项目正需要我们的专业知识!”11月14日,阿拉善盟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园里迎来了一批年轻的访客——宁夏大学博雅书院和前沿交叉学院的师生们。与往常的参观不同,这次活动没有走马观花,而是一场深入“车间”的探岗实践,一次政府搭台、校企唱戏的生动演绎。
从“听讲解”到“问实战”,车间里找答案
“学长,您从军人到创业者,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我们学到的数据库知识,在您的项目里具体怎么应用?”在现场,学生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从技术细节到心路历程,问得直接,也问得真切。“多走多看多问,才能真正触摸到行业的脉搏。”一位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感慨。他们走进一家家军创企业,听创始人讲述实战故事,看技术如何解决真实问题。这种把课堂直接“搬”到创业一线的模式,让学生们对未来的职业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不做“管理员”,做好“服务员”和“链接员”
本次活动成功的背后,是阿拉善盟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园主动扮演的“服务员”和“链接员”角色。孵化园不仅牵头组织了这次活动,更提前深入园区企业,精准摸排了人才需求,并据此“按图索骥”,邀请了专业对口的院系和学生,确保了对接的精准高效。
这种“政府搭台”的方式,不仅仅是组织一次活动,更是构建一个长期的合作生态。通过精准对接,政府有效解决了企业“用人难”和学生“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让政策的春风真正吹到了急需的地方。
迎来“青春智囊”,破解发展瓶颈
对于入驻园区的军创企业而言,这批大学生的到访,带来的不仅是潜在的新员工,更是新鲜的思维碰撞。“同学们提出的新媒体运营思路,给了我们很大启发!”一家主营本地特产的军创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面临的技术迭代、市场拓展等现实问题,在与师生的交流中常常能碰撞出新的火花。
这种“访企探岗”模式,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率接触前沿知识和青年才俊的通道,为正处于成长期的军创企业注入了急需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活水。
论文写在一线,课堂更具活力
宁夏大学的老师们认为,这种深入孵化园的“车间课堂”,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佳方式。它让学生看到了知识的用武之地,激发了学习的内生动力。校方表示,未来希望将部分专业课程、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直接设在园区,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参与企业项目,把论文写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线。
一次访问,多方共赢。 这次接地气的“访企拓岗”活动,生动展现了“政校企”三方携手的巨大潜力。政府精准服务、企业获得赋能、学生找到舞台、学校拓展教学——一条促进就业、激发创业、培育人才的良性循环通道正在搭建中。
来源:阿拉善盟退役军人事务局
编辑:高宇 陈彦丞
一审:高宇 王雪楠
二审:石 敏
终审:陈 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