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宝琛
人工智能的投资如何对标高质量发展目标?在11月13日举行的太湖世界文化论坛·钱塘对话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蔡昉给出了答案。
在蔡昉看来,对标中国的高质量发展目标,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健康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保障。人工智能的实力决定了一个国家处在什么样的制高点上,所以每个国家都会不遗余力地推动这场革命,这是没法遏制的。同时,一些世界上重要的科技企业,都把人工智能的技术地位当做自己的技术领先和市场份额的一个象征。
“人工智能的发展究竟是一场革命还是一场泡沫?实际上两者都是。不管是革命还是泡沫,这一轮人工智能投资热是浇不冷的。”蔡昉说。
同时,蔡昉表示,人工智能的对标都不是自然而然的,需要制度环境,而这个制度环境需要通过改革。
那么,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如何对标供给侧、需求侧的改革?蔡昉认为有三个方向:第一,用制度建设平衡新技术的创造性和破坏性之间的关系,要让创造性大于破坏性;第二,制度建设要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养;第三,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释放需求侧红利。
(编辑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