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双11落下帷幕,京东手机品类终极战报显示,iPhone 17 Pro Max、iPhone 17 Pro和iPhone 17三款机型霸占了销量榜前三名。
苹果凭借iPhone 17系列的强势表现,在品牌销量榜和销售额榜双双登顶。
霸榜前三
截至11月11日23:59:59,京东双11手机销量战报显示,苹果不仅稳坐品牌销量榜首,更在单品销量上实现全面领先。
具体到机型,iPhone 17系列的三款机型包揽了销量榜前三名,形成“霸榜”之势。
这一现象不仅出现在京东平台,天猫平台在双11开卖首小时,苹果iPhone系列的成交额就已超过去年全天。
在6000元以上的高端价位段,苹果同样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小米17 Pro Max作为唯一跻身该价位段前四的国产机型,位列第四。
听劝的苹果
iPhone 17系列的成功,根源在于苹果终于“听劝”了。
长久以来被诟病的“挤牙膏”式升级,在这次iPhone 17标准版上有了实质性的改变。
“网友喊了多年的120Hz屏幕终于下放至标准版,存储从128GB升级至256GB且未涨价”。
这些升级直接切中了用户多年的痛点。
同时,iPhone 17标准版还配备了Pro同款前摄和快充,这让仍在使用iPhone 13/14的用户有了充足的换机理由。
对于资金更充裕的Pro系列用户,苹果则在正面不变的情况下,更换了背板材质、重新设计相机模块,精准地抓住了消费者寻求差异化的心理。
精准刀法
库克的“精准刀法”在今年iPhone 17系列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苹果一边给标准版增加配置,一边通过供应链优化控制成本。
UBI Research报告显示,iPhone 17标准版所采用的OLED面板制造成本相比去年16标准版的65美元降到了约40美元。
成本更低、性能更好,这一成本优势帮助苹果在产品不涨价的情况下实现了技术升级,并且保持了高利润率。
Counterpoint数据显示,在十月份的前两周,iPhone销量同比增长29%,遥遥领先。
其中,iPhone 17基础款的销量几乎是同期iPhone 16基础款的两倍。
全球表现
iPhone 17系列的热销不仅是现象,更是全球性的趋势。
市调机构Counterpoint观察发现,在iPhone 17系列开售的十日内,中、美两国的合计销售激活量同比增长了14%。
其中,基本款机型相比去年同期的16系列增长31%,Pro/Pro Max机型增长12%。
截至11月2日,iPhone 17系列中国激活销量已超825万台,其中旗舰机型iPhone 17 Pro Max达到395万台。
叠加双11大促,iPhone 17系列在中国大陆市场突破千万台销量已毫无悬念。
这一强劲表现也反映在苹果市值上,近日来苹果市值持续攀升,达到3.98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英伟达的全球第二大上市公司。
折戟的iPhone Air
在iPhone 17系列风光无限的背后,是iPhone Air的惨淡表现。
iPhone Air作为近年来最具设计创新的产品,却未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该机采用钛合金中框和热薄玻璃后盖,机身最薄处仅为5.64mm,呈现出极致轻薄的精致感。
然而,突兀的单镜头、超薄机身导致的续航缩水以及高达7999元的起售价,并不符合当下消费者的需求。
据CounterPonit数据显示,iPhone Air在美国上市后十日内激活量仅占整体新机的3%,与Pro系列的75%占比相去甚远。
iPhone Air在中国市场的上市时间晚了一个月,但销量并未逆袭,据行业数据显示至11月初其激活量仅为10万台左右。
AI滞后与未来布局
iPhone 17系列热销的背后,隐藏着苹果AI技术滞后的隐患。
苹果AI在国际市场上线已一年有余,整体口碑平平。
集成于系统中的AI修图、拍照识物等功能在安卓领域早已实现,并未带来差异化体验。
更大的问题是,苹果AI入华进度大幅滞后。
库克曾在最近一次来华访问时表示:“我们正在努力推进AI业务,这背后有一个非常具体的监管流程,我们需要走完这个流程,也希望尽快将它带给中国消费者。”
结合此前彭博社的消息,中国版AI有望随iOS 26.4版本落地,也就是说至少要等到2026年春季。
在AI手机概念日益普及的2025年,苹果在AI领域的滞后,可能成为影响其iOS“基本盘”的最大隐患。
缺乏真正创新的苹果,能否继续靠“精准刀法”维持市场份额,仍是一个未知数。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