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价值需要重构,而非被取代。
内容合作 | 微信号:waitan2022
邮箱:tbeducation@daznet.cn
文丨少年 编丨Lulu
看不上大学生,
硅谷公司亲自下场培养人才
Jannini 是今年刚毕业的美国高中生,成绩出来他获得了布朗大学的录取,本应是全家高兴的时候,他却不顾父母反对放弃入学,选择进入一家科技公司的“就职训练营”。训练营一共四个月,最终只有符合要求的人才能留下来全职工作,且不需要大学文凭。
训练营其他21人也是从500多名申请者中筛选出来的,其中选择(暂时)放弃常青藤 offer的也大有人在。Jannini 表示如果能入选便放弃读大学。
训练营的“精英奖学金计划”(Meritocracy Fellowship Program),只招收22人,入选者不但不用花钱,还每月发放5400美元,且只接受高中毕业生申请。
这听起来相当冒险的招聘由硅谷的Palantir公司提出。这是一家业内有名的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科技公司,且拥有大量国防合同,目前市场估值超过2千亿美元。
Palantir 的 CEO 亚历山大·卡普(Alexander Karp)
跨过大学,不要文凭,直接工作不是新鲜事,但这家公司的CEO自己却毕业于哈佛哲学系,手握斯坦福法学学位。公司的高管团队和董事会的背景也几乎都是来自诸如斯坦福、康奈尔、杜克等名校。网友还扒出现有员工的领英资料,来自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和牛津等名校的不在少数。
老板出身名校却多次公开抨击大学教育,说现在的大学生只会重复老一套,大学教育机构也不再任人唯贤和追求卓越。员工来自名校,不少前任员工都有成功创业经历,蜚声业内。据媒体Businessinsider报道,Palantir前任员工创建的39个公司获得总风险投资资金超过60亿美元。
其招聘帖子写道:“许多美国大学的不透明录取标准取代了任人唯贤的准则……校园已经成为极端主义和混乱的温床。
”为了应对学生被大学空洞的价值观和虚伪的精英主义灌输和洗脑,Palantir 决定开展这次大胆的教育实验。
该计划对高中毕业生要求是:SAT分数至少为1460分(满分1600 分)或ACT分数至少为33分(满分36分),有编程、脚本或统计包的经验(如Python、R、Matlab、SQL)是加分项。
为期四个月的选拔包括一个四周的哲学与历史研讨会,内容涵盖西方文明、美国历史和社会运动;接着,高中毕业生参与到真实的客户项目,从医院到保险公司,从国防到政府机构。
Palantir 训练营现场
但此剑走偏锋的“吃螃蟹”行为也引来不少猜测和质疑。
很多家长和老师反对Palantir 的做法,国外论坛Reddit 上不少反对声音认为 Palantir 说大学在给学生洗脑,而自己却率先对高中毕业生洗脑。
其全名校生团队也广为诟病,有网友说“这就好比保守派政客说大学被高估了,年轻人不应该上大学,而他们自己却把自己的孩子送进顶尖大学和常青藤盟校。”
Reddit 截图
但现实中不断攀升的学生贷款不得不让人再次思考这一挑战的现实意义。
2024 年的联邦储备数据表明,现在有 4300 万美国人持有学生贷款,平均欠款约 39,000 美元。然而,即使支付了数万美元,结果仍然不容乐观:超过一半的毕业生在毕业一年后就业不充分,接近一半在十年后仍然如此。
虽然美国大学在不断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2025年春季入学人数同比增长了3.5%,但仍比疫情前水平低2.4%。另一方面,在现届政府执政下,佩尔助学金和大学研究资金被削减,这又加深了公众的怀疑态度。
面对缩减的大学资金、不断上涨的学费和大学毕业生失业率,Palantir 的说辞不无道理。尤其对于很多个人或家庭而言,债务缠身却换不到一张稳定的工作入场券,读大学变成了一场豪赌。
Z世代的“能力本位”实践:
自学成才、辍学创业、叠加证书
面对来势汹汹的职场变革和经济震荡,并非只有大厂发愁,学生们也对大学教育的价值颇有微词,并急切地寻求出路。而AI 的出现似乎为一些学生提供了飞过大学或高等教育的翅膀——自学成才或辍学创业。
OpenAI 著名成员、Anthropic 的联合创始人克里斯托弗·奥拉(Christopher Olah)就是自学成才的代表。他18岁进入多伦多大学读本科,但没多久就辍学了,之后通过自学,自己研究计算机、搞开源项目,进入Google Brain 工作,23岁成为全职研究员,开始指导其他博士研究员。他的领英上写着:毕业于“真实生活大学”。
克里斯托弗·奥拉,图片来自他的博客
奥拉出名后不断有人发邮件询问他是否要上大学,他还专门写了一篇名为《我需要去上大学吗》的博客作为回应。他说与其问“大学很好吗?”,更应该问“我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吗?”
另一边,硅谷的辍学创业神话一直在频繁上演。
前几天硅谷创业圈有一条最新的消息: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的创始人、前华人首富、刚被特朗普特赦的赵长鹏豪掷1100万美元投资了一个中国留学生的 AI 项目。
这位如今已经辍学全职创业的中国学生赵凯,之前在圣何塞州立大学就读大三。
他从大一就开始和学长合作创业,并拿到了20万美元的融资。大二创业失败后,大三又和室友,以及一位谷歌AI工程师成立了新公司Videotutor, 开发 AI 视频动画结题软件,被誉为第一个K12导师代理。
正是这个项目帮赵凯在一个月内就拿到了赵长鹏的千万级别新融资。
2023年11月,AI视频生成工具 Pika 横空出世,创始人之一的郭文景出圈,公司估值近5亿。当时只有24岁的她中途从斯坦福博士辍学创业,如今Pika 被扎克伯格看中,正在谈收购。
无独有偶,近期另一个常常出现在媒体的是95后华裔郭露西,她被称为在女性财富排名中仅次于泰勒·斯威夫特,是靠自己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从小玩编程的她考入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和人机交互专业就读,在毕业前她选择辍学创业。
硅谷盛行创业文化和冒险精神。这给了很多有想法、有行动力的学生大胆试错的机会,为了鼓励年轻人创业,美国著名科技企业家兼投资人彼得·蒂尔(Peter Thiel)早在2011年就设立了蒂尔奖学金。
值得一提的是,Thiel 本人是斯坦福法律专业毕业生,还在斯坦福任过教,但他强烈抨击美国大学把学生洗脑成缺乏独立思考的左派。于是,他每年挑选20名20岁以下有创意的年轻人,为他们提供20万美元资助,鼓励他们辍学创业。值得一提,他也是 Palantir 的一位重要投资者。
比起辍学创业这一大胆的举动,更多的学生还是不忍放弃辛苦获得的名校机会。但尽管如此,学校里的生活也不再像过来人以为的是“青春最美好的时光”,相反,现在的学生需要更拼命地“卷”学历、证书、实习经历,以适应快速变化和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越来越多美国大学生选择双主修,或获得额外证书。据统计,2023-2024学年约480万毕业生共获得540万份学历或证书,12%的毕业生拥有多余一个学位或证书(十年前是6%),副修不计入统计。
在技术革新和经济变动的大背景下,不光是学生和家长,很多教育研究者和投资人都多次指出传统大学教育无法跟上市场变化。虽然大学改革已经是箭在弦上,但处在激流中的学生只能选择叠加多技能的方式增加就业保障。
大学的价值需要重构,而非被取代
认为传统大学无用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止过,招聘市场也在一直“拱火”。超过一半的美国职位招聘不再需要文凭学历,据一项由美国招聘网站 Indeed 资助的研究显示,注册的学徒在十年间增加了一倍多。
前一波浪潮,是谷歌、IBM这类公司书写的求职规则:技能大于学历。
疫情以来美国大学的线上教育比例增加,谷歌、微软、苹果等大厂和大学纷纷合作,推出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线上认证课程。同时,一些科技公司为职场人士提供多种职业文凭、学习充电证书和学徒计划。
这种新型“企业大学” 的出现一方面避免了大多数家庭承受高昂学业贷款压力,另一方面又满足了大学生获得大厂证书、职场人不断学习新技能和自我充电的需要。
IBM的“新职类学徒计划”将 90% 以上的参与者安置到全职的网络安全和数据科学岗位,而亚马逊的 “职业选择” 计划则资助仓库员工培训热门领域技能,将一线工作经验转变为职业晋升的筹码。
在谷歌,“AI为美国服务”计划正在构建一个全国性的人工智能素养认证体系,帮助员工跳开学校限制,充分展示技能。“与谷歌共同成长”项目负责人丽莎·格韦尔伯(Lisa Gevelber)强调,未来的招聘将依赖于持续学习和可验证的技能,而非传统学历证书。
如果说之前是行业实情结合大学资源,一起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那么这次Palantir 科技公司的做法似乎是在掀起新的浪潮——直接略掉和大学联名培养大学生,自己投入海量资源,第一次开始尝试小范围培养精英高中毕业生。
可以预见,如果Palantir的教学实验成功,更多的科技公司会效仿,提前“截留”并自行培养人才,这无疑会对现有的传统大学教育体系形成接连冲击。
与此同时,学生也会面临一些发展风险,包括在批判思维、道德、环境素养、人文知识、社会责任等方面软实力的缺失。Palantir已经有意识地在培训中加入这些内容,但效果还需拭目以待。
在面对越复杂的问题时这些软实力会越重要,只求速度和效用之下培养的人才,对未来的政治、科技和公民生活会带来不少负面的连锁反应。
那大学的出路在哪里?未来的方向该如何定义?
传统大学日渐官僚和偏离教育初衷需要被反思,学历和职场的鸿沟需要被看到,但过度强调技能大于一切,还是过分看重学历证书,抑或是鼓吹社交人脉都会进入极端死循环。
一种关于未来教育图景的设想可能是大学、企业和个体三者合力,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平衡发展:
1.大学回归创建初心,用更多元和公平的方式接收学生,谨慎选择适合市场化培养人才的专业,鼓励学生培养基础学科素养和跨学科视野,在AI、区块链等新兴领域提供大学实验室、孵化器等资源(如MIT Media Lab、Stanford d.school);
2.企业通过微专业、行业认证提供技能标签或职前培训,学生毕业同时拿到学位+行业认证(如AWS认证、Google数据分析证书);此外,企业也为在职人士提供职场充电学习和晋升机会;
3.个体可以通过项目、创业、实习、构建能力档案,把单纯“卷”学历和证书的力气分一些去关注现实生活,用实践的方式把知识应用出来解决问题。同时,就算毕业入职,也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
藤校的大众印象一直随着时代在变化。外滩君也曾关注过藤校变”电大“,谷歌培训忙……学历贬值时代,孩子们的出路在哪里?,以及决定少走弯路的美国年轻人,正抛弃大学学位,涌进职校。
说到底,大学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一段人生的美好体验和“人脉建立”基地,也不应批量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求职者,还在于不断创新和变革,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况下,审慎地保留一片学术净土——满足单纯的好奇心、拓展人类的知识边界,获得对世界和人类自我的认识。
参考资料:
(上下滑动浏览)
1.The Wall Street Journal: Palantir Thinks College Might Be a Waste. So It's Hiring High-School Grads.
2.Forbes: The End Of College-For-All And The Rise Of The Skills Economy
3.The Washington Post: More students are double-majoring out of fear they won't be able to get jobs
4.The Chosun Daily: Palantir Hires High School Grads Without Degrees
5.Illuminem: Palantir thinks college might be a waste. So it’s hiring high-school grads
6.Entrepreneur: ‘Skip the Debt’: A $200 Billion AI Company Launches a Fellowship for High School Grads to Avoid the ‘Indoctrination’ of College
7.Businessinsider: Meet the new tech mafia in town: the Palantir Mafia
8.外滩教育:《藤校变“电大”,谷歌培训忙...学历贬值时代,孩子们的出路在哪里?》
9.Letsight:《AI狂潮下的造富神话!赵长鹏1100万美金砸向美国“普校”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