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2025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活动中,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正式发布《京津冀产业链群协同发展指标体系》,为三地产业协同提供了科学评估工具。
近年来,京津冀联合打造氢能、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6条重点产业链,共建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5个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六链五群”为核心抓手,三地全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跨区域深度融合,通过强化产业集聚效应与跨区域合作,加速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目标迈进。在此背景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结合区域产业特色与发展需求,研究制定了该指标体系。
据了解,《京津冀产业链群协同发展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及17个三级指标构成,涵盖区域经济总量、产业发展活力、产业耦合集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关键领域。其中,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指标体系包含产业规模支撑力、协同发展聚合力、技术创新驱动力、先进制造竞争力4个一级指标及多个二三级指标,全面覆盖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维度。
下一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还将构建完善产业集群图谱,绘制京津冀企业分布“热力图”,持续推进上述指标体系在各产业链、各产业集群的全面验证与应用;搭建三地数据协同体系,推动建立三地统一的数据统计口径与动态更新机制,探索制定产业集群的专项数据统计标准。同时,研制链群协同发展指数,推动协同发展指数定期更新,为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