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关系舞台上,我们正在目睹一个颠覆性的转折点:加拿大与中国的关系似乎正在逐步修复,而这背后是美国特朗普政府一系列令盟友们苦不堪言的政策。若要给这一幕下个标题,那就是“特朗普最不想看到的事情——五眼联盟的分裂”。
2025年2月1日,美国政府突然宣布对来自加拿大的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这可谓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当这一消息传出时,加拿大的反应如同一场狂风暴雨,令人措手不及。尤其是当特朗普在采访中大言不惭地表示希望吞并加拿大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时,各方的震惊程度可想而知。尽管特朗普提到的每年损失2000亿美元完全是夸张,但他对于加拿大的霸权态度无疑让整个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随着时间推移,特朗普的政策并未减缓,反倒是愈演愈烈。在公众的强烈反对声中,他选择了继续加码,从25%关税提升至35%,这直接导致了加拿大家庭和企业的生活成本飙升。原本亲美的特鲁多因为无法承受国内舆论压力最终辞职,新任总理卡尼接手后果断反击,却苦于无力回天。于是,加拿大将目光投向了曾经被忽视的中国。
就在这样紧张的背景下,加拿大农业和农业食品部长的访华计划浮出水面。面对美国毫不留情的关税措施,加拿大不仅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外交政策,更需要寻找可以与之抗衡的外部力量。而中国,无疑是最具实力的选择。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仅2024年,加拿大卖给中国的油菜籽就达248亿元人民币,这样的经济依赖让双方都迫切希望能找到共同点,恢复往日的合作。
卡尼政府显然意识到,和中国的关系修复不仅能够帮助加拿大家庭摆脱困境,也为国家打开了寻求多元化经济关系的大门。在向中国发出亲善信号的同时,加拿大也表现出减少对美国依赖的决心。
11月11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加拿大外长阿南德通话,双方交流了诸多利于未来发展的议题。这不仅是中加关系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对美国关税战的一次强烈反击。在这种情况下,加拿大正逐渐摆脱过去的束缚,开始与中国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近年来,美国单方面推动的关税政策和对外战略已直接影响到其传统盟友的关系。五眼联盟中,除了加拿大,澳亚和新西兰也先后宣布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将美国的立场抛在了一旁。现象显然是不容小觑的,特朗普的政策使得原本亲近的盟友选择了与中国站在一起,形成了微妙的对抗格。
这相当于在国际关系的棋盘上,特朗普将自己推向了一个孤立的位置。许多人开始质疑这些原本携手并进的国家是否能够继续团结一致。尝试通过威胁和制裁来维护霸权的策略,显然正在让盟友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未来的中加关系无疑将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虽然短期内可能会看到经济合作的增强,但长远来看,这种关系的持续性还需双方的共同努力,以及对各自核心利益的妥善考量。
在此过程中,加拿大需要认真评估与中国日益加深的经济关系是否能够与美国的传统伙伴关系相互平衡。在与中国的交易中,如何处理与美国的关系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反过来,中国也需审慎对待与加拿大的合作,确保它不会成为美国施压的牺牲品。
回过头来看,特朗普的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正在促使盟友体系的撕裂。这一切固然让人感到不安,但也为那些希望寻求独立自主外贸政策的国家提供了机会。正如火与水的斗争一样,一方面是美国试图维护霸权,另一方面则是各国寻求突破与合作的双重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