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邮电报
在近日举办的2025火炬论坛上,江苏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沈琰做客2025火炬论坛官方访谈间,分享苏州高新区相关热点话题。
沈琰介绍,自1990年启动建设、1992年获批国家高新区以来,苏州高新区历经三个关键“十年”。初创探索期,紧抓全球化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给区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扩面发展期,通过“区政合一”实现“二次创业”,成功实现了从单一产业区向现代化新城的跨越;创新驱动期,主动向西拓展,从“运河时代”迈向“太湖时代”,将创新确立为核心战略,打造了创业投资、知识产权等一批国家级平台。从2021年起,以太湖科学城和环南大科创圈为引领,全面开启了“创新引领、产城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在产业建设上,苏州高新区构建起“0620”现代产业框架。一方面,巩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另一方面,培育新能源、光子、医疗器械三大新兴产业集群,同时前瞻布局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其中,光子产业集聚企业300余家,产值近900亿元,依托“高光20条”政策与百亿元基金支持,全力打造中国光子产业“高光之地”;医疗器械产业作为江苏省“一区一产业”重点布局领域,集聚企业超1400家,产值超600亿元,年均增速超30%,形成了覆盖研发、检测、生产、服务的完整生态链。
沈琰表示,苏州高新区始终以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为核心,在产学研合作、科技金融、企业服务三个方面持续发力。
产学研合作方面,紧抓江苏省“双高协同”模式机遇,与南京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构建“校地企”协同创新生态,推动实验室成果快速走向生产线。重点打造“环南大科创圈”,以太湖科学城为核心辐射全区,联动全市创新资源,构建国际一流科创生态圈。科技金融方面,作为全国首批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打造“金摇篮”服务品牌,持续做好“投—贷—保”三篇文章。“投”端通过科创天使基金投早投小,设立成果转化基金支持成长型企业,联动社会资本聚焦“硬科技”领域;“贷”端升级“创新积分贷3.0”,定制化匹配企业信贷需求;“保”端谋划开发关键技术攻关险、成果转化险等产品,破解高校成果转化难点。企业服务方面,设立区企业服务中心,与政务服务中心联动形成“审批+服务”新模式,集成8部门227项惠企事项,提供政策、法律、金融等八大增值服务。通过片区服务网格与站点建设,实现就近集成服务;依托“换位跑一次”工作机制,以企业视角疏通堵点,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增强企业与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目前,苏州高新区已培育各级独角兽(培育)企业86家,其中独角兽企业4家,形成特色鲜明的“高新军团”。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高端医疗器械、集成电路两大核心领域,涌现出心擎医疗、硅谷数模、亿铸科技等一批技术领先的明星企业。
沈琰表示,展望“十五五”,苏州高新区将持续做好“高”“新”两篇文章,聚焦三大方向发力,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是深化协同创新,持续推进“双高协同”,将高校智力资源深度导入区域创新体系。完善“环南大科创圈”“一核引领、四区协同、五园联动、多点支撑”建设体系,联动五大特色产业园,构建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产业化全链条生态。二是建设高能级平台,充分发挥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工所等平台的创新引领作用,聚焦产业特色布局高能级载体。加快太湖光子中心建设,聚焦光芯片、激光技术等核心领域,推动光子产业规模突破千亿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推进苏州先进材料谷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构建“一谷三基地”发展格局,打造材料领域创新与产业融合示范区。三是营造创新生态,持续深化科技金融服务供给,为创新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保障。高标准建设创新创业载体,夯实创新空间支撑;以企业服务中心为枢纽,打造专业服务队伍,提供一站式、个性化服务,让苏州高新区成为创新活力奔涌、英才近悦远来的发展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