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子大军下地成“开荒冠军”
湖北省溪水县农民高新华,在过去的十一年里,利用2700亩(约187公顷)的休耕地,养殖了数万只番鸭。这些鸭子吃杂草、害虫,还能清理散落的稻谷,惠及周边15个村庄,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五十年不间断养鸭:从几十只到几万只
“别被我熟练的农机操作骗了,我可是个真正的养鸭人!”高新华说道。他养鸭已经五十多年了——这是一份简单而有趣的工作,却能给他带来可观的收入。
“去年,我以每公斤32元的价格卖出了5万多公斤散养番鸭。今年,我养的8000只鸭子下个月就可以出栏了。”高新华告诉记者。他还补充说,同样品种的鸭子如果圈养,每公斤要便宜10元。
由于家里一直养鸭,高新华在1975年,当时只有七八岁,就开始养鸭。由于当时粮食短缺,他最初只养了50只鸭子。1978年,农田开始分租给农户,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也随之提高。他用鸭蛋换大米,把鸭群扩大到500只。
2010年,鸭饲料供应充足后,他立即将鸭群扩大到1000只。由于市场对番鸭的需求强劲,他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别饲养了5000只和10000只。
鸭子需要经常喂食,因此觅食是它们最重要的任务。除了小鸭在鸭舍里待的20天之外,他还要花三到四个月的时间赶着它们去觅食——这段时间恰好与水稻收割期重合。收割完承包的水稻田后,他会让鸭子吃掉散落的稻谷,并通过啃食杂草和害虫来清理稻田,起到“生物除草剂”的作用。
鸭子在成熟的稻田里嬉戏玩耍,寻找食物。
水稻收割后,稻田里剩下的牧草几乎不足以喂饱鸭子。为了确保它们有足够的食物,鸭子们不得不乘坐大型卡车长途跋涉到刚刚收割过的稻田里。他们不仅造访附近的麻城、黄州、黄陂等城镇,还去了河南的信阳和安徽的金寨。
一只番鸭在达到屠宰体重之前,要吃掉超过50公斤的大米。从各个稻田收集剩余稻谷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每年还必须购买大米来补充鸭子的饲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周围大片稻田长期处于休耕状态。他想到一个主意:为什么不把这些稻田重新种上水稻呢?这样就能把休耕地变成粮仓,也能解决鸭子的饲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