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志愿军的伙食,好像条件反射一般就会蹦出那句话:一把炒面一把雪。确实,1950年10月中国志愿军刚刚入朝那几个月,炒面似乎成了最常见的伙食,负责志愿军后勤保障的东北人民政府甚至专门发出《关于执行炒面任务的几项规定》,当时仅沈阳市内党政军系统,每天最低就要完成13.8万斤炒面任务,从11月13日至12月2日的20天内最低完成276万斤,并对具体任务分配、制作的质量要求、制作办法、包装及质量的监督检查,作了明确规定。
美空军疯狂绞杀志愿军补给线
由于连续不断的伙食供应都是炒面,志愿军战士都吃的够够的,甚至有战士开玩笑,把装炒面的干粮袋挂出来,美国飞机看到都要返航。那当时为什么要一直供应炒面,而不供应些其他食物呢?因为,当时美军倚仗其绝对制空权,对志愿军后勤补给线实施疯狂“绞杀战”,甚至不惜反复轰炸中朝边境鸭绿江上的国际桥梁。
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国空军拥有飞机1.7万架,美国海军拥有飞机1.4万架,虽然其主力要保障欧洲和美国本土,但在朝鲜战区的作战飞机也始终保持在1000架以上,最多时达2400架,这些飞机日以继夜的往来轰炸,扬言要以“最大的力量”摧毁中朝边境上朝鲜这一端的全部国际桥梁以及边界向南至战线范围内“所有的交通工具、军事设施、工厂、城市和村庄”。
铁路运输时常被迫中断
到11月12日,鸭绿江上的安东、新义州间的两座大桥及长甸河口、辑安附近的大桥均被炸断,给后续部队入朝及运输补给品造成很大的困难。志愿军不得不加强后勤机构和运输力量,增调铁道兵第1师入朝,加强铁路线的抢修力量;另外赶制平板木船300艘作为渡船,将物资运过江,再由紧急抽调的600辆汽车及一部分马车,进行转运。
美军的猖狂空袭,除了导致物资奇缺,转运困难等因素外,还严重威胁志愿军部队驻地安全,导致白天不能生火做饭,到了夜间往往又要行军,只好提前在后方做好熟食,而炒面既容易保存、又容易运输,还打开即食,因此连续几个月都是志愿军的主食。
当然,志愿军也不是一直被动挨打,国内紧急抽调5个37毫米高炮营,稍加整顿后分别配属第38、第39、第40、第42、第66军,担负防空作战任务。中国空军也迅速发展壮大,从最初的3个旅迅速扩充至8个航空师16个团,并很快进入朝鲜参战,使得防空形势得到改善,志愿军的伙食供应在连续几个月炒面后,也逐渐得到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