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时,太监夏守忠来传旨,宣贾政入宫。贾府的反应是“唬的贾赦、贾政一干人不知是何消息”、“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不住的使人飞马来往报信”。有的读者不明白:贾府中人为何如此慌张?
这件事上承着秦可卿的丧事。于是有的读者又展开联想:秦可卿是废太子之女,从小养在贾府;废太子造反失败,贾府急忙逼迫秦可卿自杀;死了之后还不放心,担心受到株连。夏太监的传旨,有可能是降罪,所以贾府慌张。
唉,秦可卿的自杀,本来是挺香艳的一个故事,被弄成了政治事件。“废太子之女”有多荒诞,咱们这篇小小的文章也分析不清。只说贾府慌张的原因。
《鹿鼎记》里有一个情节:“皇上召见臣子,若不示意召见已毕,臣子决不敢告退。做臣子的当真尿急起来,倒是一件大大的难事。只不过也只有像韦小宝这等宠臣,皇上才会跟他说话这么久。别的大臣三言两语,即命起来,也轮不到他尿急屎急。”
同样的道理,如果是皇帝的宠臣,就算半夜三更召见,只怕也是常事。但,如果不是宠臣、也不是位高权重,只是一个打酱油的小角色呢?就好像单位的一把手突然给你打电话,如果你是中层领导,可能已经习惯了;但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职员,见领导只在大会上,跟领导都没说过几句话。你接到一把手的电话,是不是很容易有点儿紧张?
贾府的情况,就是这样。在外人看来“赫赫扬扬”、富贵已极的贾府,其实只是“赖着祖父虚名”罢了。他们早已远离了国家权力中枢,跟皇帝直接接触的机会非常少,更没有突然被传召的经历。同时他们也知道,如果有什么军情大事,皇帝也一定找不到自己头上来,所以才会紧张慌乱。
再往深里想一想。我们读《红楼梦》八十回,整体印象是繁华如锦、盛世安康。不仅时代背景是盛世,贾府也正逢盛世。然而冷子兴在第二回就说过:“如今这宁荣二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
贾府已经走下坡路了,为什么还能维持繁荣?一方面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重要的是元春的封妃,为家族延续了繁华。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贾府的前途是系于元春一身的。
元春封妃,不会是皇帝一时兴起、心血来潮,总有个酝酿铺垫的过程。贾府就生活在京城之中,如果留意,不可能一点儿消息都不知道。但是他们就是毫不知情,非得皇帝当面告诉才能知道。
往小里说,他们并不关心元春这个送进宫里当女史、沉寂多年的女儿,早已把她视为弃子。往大里说,他们也不关心家族的前途未来、命运走向。
正是冷子兴的那句话:“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