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不爆炸,记者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这句在新闻圈流传已久的调侃,每到十一月总会悄然浮现。
当第26个记者节来临,我们为门头沟的新闻工作者做了一个美好的假设:假如,只是假如,记者节真的可以放一天假……
在这一天,门头沟新闻人的每个时辰都将焕发新模样:
🌄清晨六点,常年在山区奔波的外采记者醒来,没有采访要赴,独享一段属于自家的晨光。
📰九点钟,总编辑部的主编沏上新茶,细细品读报章字句,不见选题会的紧张痕迹。
🍚正午时分,策划部的编导手机不再有催稿提示,餐桌之上,终于能品味出饭菜的细腻原香。
☕午后一点,报纸的排版编辑凝视咖啡杯中的拉花,往日纠结的版式与线条,都已融于醇香。
🍁 下午三点,专题部的摄像漫步在永定河畔,双眼不再受限于取景框,尽览家乡秋色。
🏠傍晚六点,播出机房与技术部的同事们从容融入晚高峰熙攘的人流,不再值守屏幕,无需待命应急。
🌙夜深时分,新媒体编辑合上电脑,“北京门头沟”明日的推送计划,第一次从思绪中消散。
……
假如这一天放假,门头沟新闻人或许能暂别“记录者”身份,重新做回家乡的普通人。
可是,记者节真的不放假。那些美好设想,终究只是“假如”。
现实是,在这个本应稍微轻松的日子里:
🎙️门头沟的深山小径上,记者依然举着话筒,记录着乡村振兴的点滴;
📹中心城区的施工现场,摄像师肩扛设备,捕捉着城市更新的每个瞬间;
📝演播室里,主持人反复核对稿件,确保每条消息准确传达家乡变迁;
✂️编辑台前,后期制作精心剪辑画面,打磨着展现门头沟之美的每帧镜头;
💻新媒体工作区,小编们策划内容,美编设计视觉,共同讲述门头沟故事。
从山间采编到后期制作,从内容策划到平台发布,门头沟新闻战线的每个环节都在有序运转。记者节不放假,但门头沟新闻人的故事——那些由记者、编辑、摄像、主持人、技术等所有工种共同谱写的篇章,永远在记录中续写。
在这个不放假的节日里,向每一位坚守在门头沟的记录者,致敬!
来源:门头沟融媒
编辑:另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