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云
当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版图被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剧烈冲刷,中国与欧美在技术、产品、产销上的“攻守易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开启的历史关键节点,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已不仅是宏观战略,更是产业实践的迫切要求。在此背景下,一汽-大众达成国内首家产销3000万辆乘用车企的里程碑,其意义远超一个数字的高度。它既是对过去34年“市场换技术”合资模式的总结,更清晰地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转折:中国汽车产业将从追求规模数量的“高速增长”,全面转向注重质量、创新与话语权的“高水平开放”新阶段。
01
历史的基石——合资合作的奠基与贡献
一汽-大众的3000万辆,首先是一座铭刻着中国汽车工业引进、消化、吸收的丰碑。回顾过往,合资合作不仅为中国带来了亟需的资本,更构建了现代汽车工业的完整体系。
制度探索与框架搭建:作为中国首个按经济规模起步的现代化乘用车合资企业,一汽-大众的成立与成长本身,就是对中国对外开放法律、政策和合作框架的持续测试与完善。从最初的艰苦谈判,到成功争取当时全国最大的一笔“银团贷款”,再到确立“经管会制度”等现代化企业治理结构,一汽-大众为后续无数中外合资项目蹚出了路子、立下了规矩。
制造体系与供应链培育:从第一辆捷达下线,到布局“五地六厂”,一汽-大众将德国大众的严格工艺标准,如著名的“奥迪特评审”(每辆车1000+检测项)引入中国,彻底提升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的质量门槛。这不仅培育了一汽-大众自身的世界级制造能力,更催生并锻炼了一个庞大、高效、高质量的本土供应链体系,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引进与市场启蒙:通过引进奥迪、大众品牌的技术与产品,一汽-大众不仅填补了国内中高端轿车的市场空白,更完成了对中国一代汽车消费者的市场启蒙。从捷达的皮实耐用,到奥迪的官车形象,一汽-大众的产品定义了不同时代中国消费者对“好车”的认知。同时,其建立的覆盖全国的营销服务网络,为中国汽车市场的成熟贡献了模板。
这份贡献是巨大的。累计超7300亿元的税金、带动近50万个就业岗位,数字背后,是合资模式对中国经济和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性功绩。
02
巅峰的反思——3000万辆的成就与转型的迫切
一汽-大众用23年达成1000万辆,6年达成2000万辆,再到仅用5年便突破3000万辆。这加速攀升的曲线,彰显了其日益成熟的体系能量和市场号召力。然而,这座数字的顶峰,也恰恰位于传统发展模式与新时代挑战的十字路口。
难以逾越的高度:传统燃油车领域,3000万辆的规模很可能是“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的绝唱。随着市场从增量转向存量,以及新能源革命的冲击,任何一家车企再想复制如此单一的、依靠燃油车实现的规模奇迹,几无可能。这使一汽-大众的成就,成为传统合资黄金时代的“顶峰之作”。
体系能力的证明与挑战:3000万辆背后,是一汽-大众从“一穷二白”到制造水平“比肩甚至部分超越德国本土”的进化。但成熟的燃油车制造体系,在面临“三电”、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新核心技术的冲击时,也面临着全面且深度的转型。正如中国一汽董事长邱现东所言,这一成就“,归功于中德双方始终如一的并肩共进”,但未来的挑战要求这种“并肩共进”必须升级换代。
转型的迫切性已成共识:仪式上,一汽-大众总经理陈彬发布的“两高一新”总体目标、“五大领先”具体目标和“油电混共进全智”战略,以及未来五年推出近30款新车(新能源超20款)的规划,无不透露出转型的急迫。选择奥迪A5L领航版这款融合了德系驾控与华为智能驾驶等本土科技的车型作为第3000万辆整车,本身就是对转型方向的最佳隐喻:既要坚守品质优势,又必须拥抱智能电动变革。
03
未来的蓝图——攻守易势与新合作模式的开启
3000万辆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通向未来的起点。它清晰地揭示,合资双方的力量对比、角色定位和合作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变化。
话语权的转移:过去,合作的核心是“技术引进”。如今,中国已拥有全球最活跃的智能电动创新生态和最大的应用市场。这使得中方在合作中的话语权显著增强。从筹备成立捷达品牌新公司探索本土化运营,到中德工程师联合调校悬架、共同定义软件架构,合作正从“单向输入”变为“双向赋能”。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博士视频祝贺时强调“迈向智能网联与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正表明德方也认可并必须适应这一趋势。而中方也要迅速适应这一角色的变化,担当起新合资合作时代引领责任。
角色与利益的重新分配:新的合作不再是简单的“你出技术,我出市场”,而是需要共同研发、共担风险、共享成果。一汽-大众宣布依托两国九地研发布局,保持年均近百亿研发投入,并三品牌协同加速出海,意味着它不再只是一个本土化生产者,而是要成为大众集团全球战略中的创新策源地和出口基地。这必然引发合资双方在股权、治理、利润分配等深层次关系的重塑。
新标杆的内涵:“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标杆”的新愿景,其核心在于不再以产销数量为唯一标准。新的衡量体系将包括:技术创新能力(尤其在软件和智能领域)、品牌向上突破的力度、全球化运营的水平,以及在新合资模式下的可持续盈利能力。这要求中德双方都必须拿出超越过去的智慧和诚意,共同应对新时代的课题。
结语:转折点的标志与新征程的号角
一汽-大众产销突破3000万辆,之所以堪称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转折点的标志性事件,是因为它在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节点,浓缩了中国汽车产业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与未来方向。
它标志着,以“市场换技术”、以“规模论英雄”的初级阶段已经圆满收官。中国通过几十年的开放学习,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培育了巨大的消费市场,并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参与更高层次竞争所需的资本、技术和人才。
同时,它更嘹亮地吹响了新征程的号角。正如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张恩惠所指出,这是“我国汽车产业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新的里程碑”。未来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将是在中国自身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基础上的、更加平等互利共赢的合作;是共同定义技术标准、开拓全球市场的合作;是在新能源与智能化全新战场上,中外双方重新寻找角色定位、共同应对不确定性的合作。
一汽-大众的3000万辆,是一座承前启后的界碑。它承托着过去34年开放合作的辉煌成就,也指向了一条更具挑战、但也更富前景的崭新道路——在那条路上,中国汽车产业将不再仅仅是学习者与追随者,更是创新者与引领者,与全球伙伴一道,在更加开放包容的舞台上, “一起出众”,开创合作共赢的全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