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辽宁新闻6月13日电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6月11日,沈阳所数智标审系统上线暨首个数字员工发布会隆重举行。集团公司科技与信息化部业务经理黄成杰,综合所、沈阳所相关领导出席会议。
数字化转型,标准先行。会议别开生面地通过数字员工——“航翼衡”拟人形象自我介绍的形式,对“航翼衡”的设计理念、具备能力、研制历程、功能拓展方向进行了详细说明。“航”代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翼”代表“一所”也代表“第一个”;“衡”代表标准,具有度量、评估之意。
该系统研制历时五年,采用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大语言模型集成等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识别技术文件审查要素65大类582项、数模审查要素10大类51项,能够自主完成技术文件与设计数模的标准化审查工作。与人工审查相比,实现标准引用合规率提升85%、技术文件规范性提升95%、数模及文件的审查效率提升90%、技术文件编制效率提升60%。
与会嘉宾共同上台为“航翼衡”上线按下启动按钮,沈阳所首位数字员工“航翼衡”正式入职。黄成杰代表集团公司科技与信息化部向沈阳所项目研制团队表示祝贺,并高度肯定了沈阳所的标准化工作。他指出,标准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数字技术是加速企业核心竞争力生成的重要手段,“航翼衡”是数字技术赋能标准化专业的经典案例,为集团公司乃至整个航空行业的标准化能力发展提供借鉴和基础,在所有军工行业都具备推广价值。
会议指出,“航翼衡”的强大功能实现了标准化工作流程升级转型,为标准化专业发展开拓了新方向,希望各单位继续加强合作,力争实现系统产品化并在军工行业推广。
会议强调,“标准化审查”是装备研制程序的必要环节、是质量提升的必要手段,标准化与数字化的结合是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航翼衡”是能力建设成果与“数字化转型”结合的先行者,为模型与技术文件智慧审查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为沈阳所节省了大量成本,有效支撑了型号高质量研制。
会上对后续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尽早实现系统产品化。要加大对“航翼衡”的使用与系统完善,早日将其打造为更具行业标志性、普适性的产品。二是打造“数字员工”集群。各专业、各领域要将自身的业务能力与数字化技术手段相结合,争取构建更多的数字员工,共同建设起新时代的数字员工队伍。三是拓展“数字员工”功能。要加强在“数字孪生”方面的研究力度,将数据和经验数字化,让“数字员工”能够自主完成流程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相关人员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