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数智未来:开放、共享、创新”第三届青少年互联网大会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会上发布了《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调查报告(2024)》,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络素养稳步提升,但信息辨析和批判能力、网络规范认知能力等仍有待提高。
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介绍,上述报告覆盖全国的31个省、市、自治区,是全国第一次大规模的青少年网络素养调研。
“对比最近3次调查的数据可以发现,青少年网络素养正稳步提升,但东中西部青少年、城乡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存在一定差距。”方增泉表示,从整体上看,我国青少年网络素养平均得分略高于及格线,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报告显示,基于2020、2022、2024数据调查,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稳步提升;东中西部青少年网络素养差距显著,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北京市青少年网络素养水平最高;城乡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存在一定差距;随着每天平均上网时间增长,青少年网络素养水平逐渐下降;青少年与父母亲密程度越深,青少年网络素养越高;学校属性中,青少年的课程收获程度以及与同学讨论网络内容频率对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有影响。
报告从6个维度对青少年网络素养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上网注意力、网络印象管理能力、网络安全行为和隐私保护意识有所提高;网络信息保存和利用能力、网络规范认知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网络信息的辨识和批判能力相对较差。
结合研究结果,报告指出,“赋权”“赋能”“赋义”是青少年网络素养的核心理念,“赋义”是指价值观的教育。同时,报告建议在政策层面要重视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育人的合作机制的建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上一篇:618还是离不开李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