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一项被称为“世纪最贵运河”的超级工程——浙赣粤运河正式获得国家批准。这条总投资高达3200亿元的运河,北起浙江杭州,南至广东广州,全长1237公里,硬生生在武夷山和南岭的崇山峻岭中凿出一条通道,首次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焊”在一起。
这笔钱花得有多狠?对比一下就知道——港珠澳大桥投资约1200亿元,而浙赣粤运河的预算几乎是它的三倍。
但砸下去的钱换来的是一条“水上京广线”:货轮从长三角到珠三角不用再绕行东海,航程直接缩短600公里,运费下降40%。
更关键的是,运河让中国同时握紧了两张王牌:一是江西地下埋藏的全国23%的稀土和19%的铜矿,这些造电动车、芯片的“命根子”过去因运输成本高被迫贱卖;二是内河航运的“成本黑洞”,稀土从矿区到港口的运费砍到公路价的1/5,效率猛提50%。
可见欧美对中美的这一系列举动都已有了足够的“准备”和“把握”,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欧美的某些国家突然“绷紧了神经”了。法新社酸溜溜地评论中国“用运河锁死稀土供应链”,华尔街日报更直接称其为“产业核武器”。
要知道,全球新能源和半导体产业严重依赖中国稀土,运河一旦打通,江西的锄头挥一挥,欧美电动车工厂可能就得“断粮”。这种焦虑背后,是中国正用基建重构全球规则——过去西方靠海运霸权掐脖子,现在中国用内河网破局。
其工程的难度堪比当年那句“水上版的愚公移山”一样的吓人。借助“隧道通航”的黑科技,中国的工程师将运河一刀切的劈开了两大山脉,不仅将原有的水路航程大大缩短了15%,而且将此前的世界上所有的运河的航程都抛到了一边,开创了世界上从未有过的运河的奇迹。
基于精心的调度下将近30多座的智能船闸都排排着为一条条的船只“开绿灯”将其带过了这65米的水位落差,配合5G的高效调度系统,船过闸的时间也随之大大压缩了70%。
不仅将中国的水利大工程的精髓都抠的极致,如专门为鱼修的洄游通道、护坡全用生态的材料等,连越南都跑来中国的这片“水利大海”中去偷师学艺,甚至想在湄公河上也复制中国的水利大方案。
这条运河暗藏的战略棋局更值得玩味。它像一根线,把中国多个战略棋子串成网:往北接京杭运河,搞出条北京直通广州的“水上京广线”,往西和平陆运河联手,重庆货走水路到广州比绕东海近了1200公里,往南直通东盟,马来西亚、越南已签约共建产业园。当美国忙着在北极部署导弹时,中国用运河默默织了一张覆盖内陆、贯通东盟的物流巨网。苹果、三星的工厂开始往江西搬,就因为珠三角零件走运河72小时到南昌,运费省四成。
运河预计2035年全线通航,每天能给三省省下3亿元物流费。这笔钱滚进产业升级,又会把技术代差拉大一截。千年前的京杭大运河撑起了古代中国的繁荣,而今天这条3200亿砸出的浙赣粤运河,正成为新时代中国“水路帝国”的脊梁——地缘格局的改写,未必需要炮火与制裁,有时一条载着稀土的货船静静驶过南岭隧道,便已足够让世界棋盘风云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