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2025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发展大会暨第十届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博览会在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开幕。会上正式启动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供应链产业联盟,并发布东莞市首批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名单,松山湖入选首批名单。
具身智能机器人供应链产业联盟
促进上下游协作,提升整体效率
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供应链联盟由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以下简称“广智院”)联合澳普托、宇瞳光学、立讯精密、广东工业大学等9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
具身智能机器人供应链联盟成员涵盖广东唯一“省”字头机器人研发机构、机器人产业链骨干企业、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以及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等,汇集多方优势资源,致力于打造协同高效、自主可控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供应链体系。
“东莞产业配套实力强劲,但资源相对分散。”广智院院长张国军表示,具身智能机器人供应链联盟的成立将促进上下游企业紧密协作,提供技术交流与产业对接平台,提升整体效率。
位于展览中心1号馆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展区,面积约600平方米,聚焦具身智能前沿,不仅设有静态展示区,集中呈现松山湖企业的技术研发与产品落地突破,以及广智院的孵化与产学研转化成果,还特别设计动态展区,实时演示机械狗、人形机器人等产品的运动与交互能力。
机器狗“连翻跟头”,机器人“舞步轻盈”。在具身智能机器人展区,三只灵动自如的机器狗与一台人形机器人成为全场焦点,吸引众多市民驻足围观、拍照记录。它们不仅能打滚、撒娇,还能完成整齐划一的群体动作。
展区现场汇聚蓝潜、华松创新等16家企业,展品覆盖机器人整机、核心部件以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等,全方位展现具身智能机器人供应链的创新成果与完整生态。
蓝潜水下机器人
华松创新研发的空地供电照明系统
位于松山湖的圣辰技术(东莞)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具身机器人领域全链条供应链解决方案的服务商。该企业参展代表王女士说:“机器人行业对精度要求很高,目前大多数机器人产品处于小批量生产,缺乏规模化量产,导致生产成本高,加工资源有限。”
在王女士看来,高要求和小订单之间的矛盾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成立供应链联盟,能为机器人企业整合注塑、压铸等多种工艺供应商资源,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务,高效对接供需双方的资源,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
重点打造5个细分领域训练场
东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松山湖)由广智院牵头,联合东莞拓斯达技术有限公司、大湾区大学等单位共同筹建,计划重点打造跨域无人技术、低空无人技术、陆地无人技术、水下无人技术及水上无人技术5个细分领域训练场,覆盖海陆空全域无人体系。
此外,创新中心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以训练验证为核心,以特种机器人为着力点,逐步构建包含创新平台、训练场、供应链平台、成果示范应用展厅、试点街区、服务平台的“6个1”核心体系,为东莞市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拓斯达首款轮式人形机器人“小拓”
在张国军看来,首批具身智能创新中心落地松山湖,将结合金融产业快速发展,为东莞机器人产业的技术储备与应用拓展提供关键支撑。
当前,松山湖正加速构建“1+4+1+X”现代化产业生态体系,其中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是四大主导产业中智能制造领域的核心支柱。
目前,松山湖集聚了一批优秀的机器人研发、生产和应用企业,以及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广智院两大科研创新平台,形成了从创新孵化、核心零部件、本体制造、系统集成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
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
截至目前,松山湖已聚集各类机器人企业约500家,实现了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的全覆盖。这种高度集中的产业生态,极大地降低了创新成本,加速了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进程,为未来机器人产业爆发式增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