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城市更新与智慧交通学术交流暨成果转化分论坛”在我区顺利举行。这场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南岸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交流活动,汇聚了400余名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央国企及科技企业代表,不只是政策与技术的“对话场”,更是成果转化的“对接台”——嘉宾们围绕“城市更新+智慧交通”的政策落地、技术攻坚、产业扎根展开深度研讨,既为重庆破解交通发展痛点找路径,也为助力南岸区夯实智慧交通基础,向西部智慧交通“领跑者”目标加速迈进。
重庆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刘成龙,南岸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区公安分局党委书记、局长、督察长(兼)杨建出席活动并致辞。
聚智渝州:政企学研共绘交通发展新蓝图
论坛中,中国交通运输部信息中心原副主任林榕、重庆市工程设计大师杨斌在论坛中分别作主旨报告。林榕深度解读了《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结合重庆山地特性明确“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落地”等任务的本地路径;杨斌则通过全国案例对比,提出“交通优化与空间重构协同”方法论,为南岸区老旧街区交通微循环改造提供参考。
论坛现场举行了签约仪式,南岸区机关事务局、道路运输事务中心、交通事务中心分别与重庆君畅汽车、时英安全教育研究院、旺山实业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聚焦绿色公务出行、车联网数据整合、空天地协同治理等领域,旨在将推动多个新应用场景落地。
成果落地:技术破解民生痛点 预计可有效降拥堵
本次论坛设置了“科研成果转化精品展”及学术分享环节,多项智慧交通核心成果集中亮相,直指市民出行、隧道运维等民生难题。
其中,南岸在区高校重庆交通大学马庆禄教授团队研发的“隧道云智能机器人”巡检技术依托交通部科技示范工程,在全国首次实现了“建-管-养一体化”。该技术已完成中试,软硬件通过CMA和CNAS认证,可突破结构病害感知、应急救援辅助等四大难题。该技术在渝北环山隧道等场景应用后,巡检效率大幅提升,故障响应时间极大缩短。“以前隧道人工巡检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现在机器人能随时进行检修,实时回传数据,提升了检修效率。”马庆禄在分享中说。
重庆高速集团旗下首讯科技张强团队的“高速公路空地协同智能巡检技术” 同样亮眼,预计落地南岸后可使高峰拥堵指数明显下降;绿色智慧公务出行转型带头人王福成提出的“新能源分时租赁模式”,试点后将实现单车年运营成本下降、碳排放量减少。
当天,重庆市政府原副秘书长涂经平分享参会体会。他表示,本次论坛搭建了“政策-技术-产业”无缝对接的平台,期待未来能进一步整合政企学研资源,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西部山地城市智慧交通发展经验。
未来可期:加速打造智慧交通“领头羊”
“智慧交通通过科技赋能将交通运输从简单的道路、工具更新,升级为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绿色化的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形成高效安全的、以人为本的综合性交通运输服务体系。” 区交通事务中心主任艾云舟在现场一边认真聆听一边仔细记着笔记,他表示,此次论坛结合重庆交通特性,促使南岸区成为国家智慧交通政策落地的“试验田”,形成可量化的民生改善成果。相信南岸的智慧化交通大发展,终将推动重庆在“城市更新+智慧交通”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因为 “精准施策”,交通管理更“聪明”了,这是南岸区公安分局交通管理支队指挥大队大队长黄智参与论坛后的深刻体会。黄智告诉记者,近年来,区公安分局交通管理支队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数字重庆建设的要求、部署,致力于道路交通管理的精细化与智能化应用、创新,在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总队的指导下,先后实施了“南山治堵一件事”、“学府大道交科院路口精细化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拥堵治理效果。南岸交通管理支队将进一步加强智慧交通建设,为超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贡献南岸力量。
多项智慧交通核心成果落地南岸、政企战略合作签约成功、南岸区“感知设备研发—平台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应用”的智慧交通产业链逐步奠定建成……未来,南岸区将持续推进重庆东站立体枢纽建设、老旧街区交通微循环改造等项目,加速打造西部智慧交通“领跑者”,为重庆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