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当前,我国量子通信已实现从技术突破到初步应用的重要跨越。在核心技术层面,2025年3月,我国实现了跨越亚非大陆、距离上万千米的星地量子通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量子微纳卫星与小型化地面站之间的实时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单次卫星过境即可完成100万比特的安全密钥共享,突破了低成本小型化诱骗态量子光源、高精度跟瞄等关键技术。
在网络建设方面,我国已构建起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网络体系,包括全球首条远距离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以及覆盖16个重点城市的量子城域网,形成了完整的量子通信网络体系。在这一发展背景下,中国移动近期启动的“点亮百城”量子试验网具有里程碑意义。该试验网实现了三大关键突破:首次攻克量子密钥跨区域调度技术难题,解决了长期存在的量子网络区域分割问题;通过城域网、骨干网及星地网络协同规划,构建起首个“量子通信一张网”,贯通百城量子通信节点;具备量子密码服务平台、量子城域网等规模化部署能力,标志着量子通信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的条件已成熟。与此同时,中国移动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成立量子生态联盟,构建起“技术—网络—应用”的创新发展生态。
建设量子试验网的背后,蕴含着我国三大战略考量。
首先是应对日益严峻的信息安全挑战。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现有主流加密算法均可能被攻破。量子通信基于量子力学原理,具有“不可窃听、不可复制”的天然特性,其“一次一密”的加密方式能从数学原理上确保信息传输安全。我国建设量子试验网,就是要提前布局未来信息安全防线,为政务、金融、能源等关键领域构建牢不可破的通信保障体系。
其次是推动量子通信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任何颠覆性技术从研发到成熟都需要经过充分的试验验证。量子试验网能够为技术创新提供真实的试验环境,测试量子密钥调度的稳定性、验证城域网规模化部署的可行性,持续优化技术方案,加快技术成熟和产业化进程。这种“试点—验证—优化”的循环,对技术迭代升级至关重要。
最后是服务国家战略布局与产业升级需求。量子科技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领域,其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科技竞争力。量子科技已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前沿科技重点领域,发展量子通信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通过量子试验网建设,不仅能推动我国在量子科技领域保持国际领先地位,还能带动从核心器件、专用设备到系统集成、应用服务的全产业链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支撑。
展望未来,量子通信预计将沿着“试点应用—技术迭代—生态完善—规模商用”的路径稳步推进。近期(1~3年),将重点布局政务、金融、国防等高价值场景;中期(3~5年),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应用场景将逐步拓展至电力、能源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并与5G-A、6G网络实现深度融合;长期,在量子源、探测器、集成芯片等全产业链协同突破的背景下,量子通信有望成为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实现从“示范应用”到“规模商用”的历史性跨越。
百城量子试验网的建设,标志着我国量子通信发展进入新阶段。虽然前路仍面临挑战,但随着技术持续创新和产业生态不断完善,量子通信必将为数字中国建设筑牢安全基石,在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篇刊载于《通信世界》2025年10月25日*
第20期 总9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