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新华日报)
□ 朱玲玲
乡村振兴的实现,离不开“健康乡村”的坚实支撑。乡村社区医疗作为守护乡村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神经末梢”,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着广大乡村居民的健康福祉。当前,随着数字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快速普及与应用,以数字化手段破解乡村社区医疗资源短缺、服务能力薄弱等难题,正成为提升乡村健康水平的关键举措。
搭建“互联网+医疗”网络,实现资源“下沉”。依托5G网络、光纤网络等基础设施,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远程医疗体系,让乡村患者“足不出村”就能对接优质资源。一方面,在村级卫生室部署远程诊疗终端,通过“村室接诊+县级医院会诊”模式,解决常见病、慢性病的诊断与用药指导问题;另一方面,针对疑难重症,搭建跨区域远程会诊平台,联通三甲医院专家资源,实现影像、检验结果的实时传输与共享,减少患者就诊成本与风险。
推广智慧医疗工具,提升服务“精度”。以数字化工具赋能乡村医疗机构,让服务从“粗放”转向“精准”。在慢病管理领域,推广智能血压计、血糖仪等可穿戴设备,数据实时同步至健康管理平台,村医可通过平台动态监测患者指标,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在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利用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整合居民健康数据,实现疫苗接种、孕产妇管理、老年人健康体检等服务的“一人一档、全程追溯”;在急诊急救领域,开发“一键呼救”APP,联动乡镇卫生院救护车与县级医院急诊科室,实现患者位置共享、病情预判与急救资源提前调度,缩短救治时间。
强化数字能力培训,确保技术“落地”。数字技术的价值,最终需通过人来实现。针对乡村医务人员数字素养不足的问题,需构建分层培训体系:对村医开展“手把手”实操培训,重点讲解远程诊疗设备操作、健康数据录入等基础技能;对乡镇卫生院骨干医师,开展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进阶培训;面向村民开展数字医疗科普,通过村广播、宣传栏、短视频等形式,讲解远程挂号、在线问诊的使用方法,着力解决老年人等群体数字技能鸿沟问题,让数字医疗真正“用起来”“用得好”。
农村地区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的重要场域。数字化赋能乡村医疗,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对乡村医疗服务体系的重构与升级。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乡村地区的应用落地,乡村医疗必将朝着更智能、更高效、更普惠的方向迈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健康动能”,让每一位乡村居民都能共享发展成果,拥抱健康生活。
(作者为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副教授、淮阴工学院苏北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