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科学大讲堂”发出的,不只是见贤思齐的价值传递,更是播种未来种子的时代宏音
在一个日常的周六,聆听智慧的声音,播种科学的种子,探求城市的未来。
10月25日,一场重磅的全民科普互动宣传活动“科学大讲堂·未来的种子”在成都举行。来自航空航天、医疗健康、考古文博、农业科研、科技产业等领域的7位重量级嘉宾,亮相成都科幻馆的讲堂,从稻穗之实到星空之遥,从文明之源到健康之问,从万物之联到能源之新,分享不同领域的科学智慧与前沿思考,为青少年播种科学的种子。
这是一场从科幻到科学的城市接力。此前一天,成都华语科幻文学大赛成果发布活动在同一场地举行,颁发了“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10个单元类别的奖项,并举行一系列围绕产业的首秀首发活动。鲜明的产业导向,为“天问”大赛的卓然而立写下注释。
科幻与科学的“蓉会”,共同播下“未来的种子”。科幻,集合了人类最有价值的想象力;科学,以规律认知解锁自然世界、人类社会的“答案”。从科幻的想象力到科学的解锁力,是我们走向未来的通行证,而科学素养和科技技能,仿若这时代高铁的两股“无砟轨道”。
我们身处一个科技爆炸的时代,多项重磅科技同时出现,正在改写万物的基础运行法则。几乎每一个重要的科技爆发点,都在重新定义人类能力边界。科学并不遥远,科技就在身边。关键是,如何跟上这趟未来列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是最好的人生导师。掌握科学的通行证,也是必备的未来“导航”。7位科学家、科研人现身说法,分享各自领域的前沿思考和心得,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活动现场和网络两端的百万受众,激起强烈的共鸣。这一场“科学大讲堂”发出的,不只是见贤思齐的价值传递,更是播种未来种子的时代宏音。
人如是,城亦然。正在建设“三中心一基地”的成都,是科技创新的热土,也是科幻想象力生长的前沿。这里有“科幻之都”的文化基因,有“创新之城”的产业势能,正在书写创新发展、拥抱未来的城市故事。
作为基因深厚、禀赋独特的“科幻之都”,成都从“顶层设计”到“制度落地”,先后出台全国首个城市科幻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全国首个城市级科幻专项政策,设立科幻与未来产业发展基金等,全面构建科幻全产业生态链。
作为拼搏奋进、追求卓越的“创新之城”,成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中,位列“全球百强创新集群”第24位。从科幻到科学,从科学到科技,从科技到产业,创新的逻辑越发通顺,创新的成果接连迸发。
从科研端的天府绛溪实验室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双亿度”运行,到产业端的兴隆湖畔成都科创生态岛的机器人、锦城湖畔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的“哪吒”,无数关于创新的故事,具象了“未来种子”的意义。
城市是滋养创造的苗圃,创造是拔节生长的养分。当昨天的“种子”次第收获,今天的“种子”,蕴含无尽的希望和充沛的能量。
今天是一个寻常的周六,一如创新的寻常。这样的寻常天,真好。
红星新闻评论员 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