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视觉创意应用蓝皮书2025》指出,在政策支持与技术迭代双重驱动下,AI视觉创意行业已从工具探索阶段迈入系统化生产阶段,正重塑内容创作范式与产业生态,但版权界定、人才适配等问题仍需破解。
行业发展基础坚实,市场规模持续高增。全球生成式AI市场预计2029年达963.5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37.65%,其中AI图像与视频技术相关市场规模将达235.48亿美元;中国市场同期规模预计122.08亿美元,AI视觉创意相关领域接近40亿美元。核心业务涵盖图像生成、视频生成、音频生成及后期制作四大环节,从业者包括专业AIGC创作者、内容生产者、业余爱好者及传统创意公司四类,形成多元供给格局。
行业呈现五大核心特征。一是降本增效成为标配,平面设计效率提升近200倍,影视特效成本下降80%-90%,自媒体运营团队规模缩减至1/3。二是甲方需求趋向务实,“不问技术、不追高价、不追唯一性”特征突出,更青睐高性价比与批量产出。三是创意价值重新排序,竞争焦点从“出图速度”转向商业洞察与美学表达,“人味”成为价差核心杠杆。四是岗位边界溶解重塑,传统多层级分工简化,催生人机协同新岗位,要求创作者兼具AI操作与内容甄别能力。五是应用仍处“轻量阶段”,AI擅长“短平快”内容生产,在重质感、高细节要求的项目中仍存在局限。
四大细分领域实践经验各具特色。平面设计领域善用AI实现抽象概念具象化,将其作为创意工具隐于幕后,以低成本提供增值服务。品牌广告领域借助AI自带的话题度提升自传播力,聚焦大场面与超现实视觉表达,推动内容展示型广告回归。影视制作领域中,AI广泛渗透特效生成、分镜设计等环节,催生轻量化团队结构,衍生互动式影视等新兴内容形态。自媒体领域则通过“AI技术+品牌策略”打造爆款IP,成熟IP需具备风格辨识度与多元商业转化支点,创作核心回归共鸣与审美。
行业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与优化方向。工具应用方面,多模态大模型(ChatGPT、豆包等)、图像生成模型(Midjourney、即梦等)、视频生成模型(可灵、VEO3等)各有优势,需根据场景精准选型。知识产权方面,全球普遍强调人类创造性贡献的核心地位,中国通过司法判例明确“智力投入”为版权认定关键,创作者需保留创作过程证据。教育范式需从工具操作转向通识与技能双轨培养,构建艺术史、语言学、跨领域知识兼具的认知体系。人力资源方面,AI技能已从“加分项”变为“必备项”,相关岗位薪资高出传统设计岗位20%-50%,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项目制合作成为趋势。
总体而言,AI视觉创意行业正处于技术赋能与规范完善的关键期。未来,只有平衡技术应用与创意价值、破解版权与人才难题,才能推动行业从“算力驱动”向“创意驱动”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数据隐私,只做内容的收集、整理及分享,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