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知名媒体人 赵刚
“作业帮”还需要吗?免费的“豆包”、Deep Seek、ChatGPT已经迭代了,海内外的校园充斥着AI助手,确保作业、论文、学位轻松获取。国际教育学位、学历的真实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进步使留学更趋“AI化”:各种AI辅助工具使作业、论文、学位变得唾手可得。
此前,中国留学生依靠机构、“枪手”写作业、编论文、替考的高风险、高成本手段,如今被几乎免费的模式“解决”了。
如果不是海外大学一般都有考勤制度,再加上仿真技术还不到位,中国学生还真有可能雇个机器人坐在教室的座位上冒名顶替,而自己在国内遥控就好。
根据英国高等教育第三方机构的调查显示,英国大学学生中50%以上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来辅助考试、论文,大约5%的学生承认使用过人工智能作弊。在罗素集团下属的名校中,AI作弊案件激增。
在检测作弊的问题上,英国大学使用AI对抗AI,查找抄袭痕迹的软件层出不穷,而且准确率很高。
近年来,中国留学生对一个词越来越熟悉:hearing(听证会)。这个“听证会”是校方怀疑学生通过AI方式作弊后,组织专家、教授与疑似作弊的学生对质。
“AI化留学”的作弊者其实不容易逃脱“法网”,而被冤枉的中国留学生也可能无法翻案,关键时刻要看真才实学了,特别是英语能力。
毕竟听证会很难找替身,而且要经历“审讯式”的、并不友好的质询。英语能力不足,对自己的作业和论文没有深刻理解,很容易让“陪审团”觉得当事人在说谎,至少反驳的证据不足。
中国留学生在遇到这类责难的时候,如果确实没有作弊,就需要服从校方的听证会安排,并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辩护。
中国境外留学市场作弊、作假的问题依然严峻。即便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世界通行的主流语言类考试出台的“家庭版”(不去考点,在家里线上考试)从未在中国内地实施过。
在“AI化留学”的大背景下,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对境外学位学历认证的监督力度很可能不断提升,以应对海外文凭“掺水”“作假”问题。
存在一种可能,挂科原因将被细化,因AI作弊而挂科的,学位学历认证审核无法通过的风险将提升。
海外学位的含金量取决于海外院校师资力量、文化积淀、学生努力程度,也取决于海外院校对学术造假的监督与惩治。
当大量作弊学生轻松取得学位时,海外院校的学位将失去意义。“AI化留学”显然放大了这方面的可能性。
在技术与诚信的博弈中,当技术成为诚信的颠覆力量,人性中的伪善、诡诈被激活,留学不再具有实质性意义。
AI限制AI造假的技术屏障将成为决定国际教育走向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