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神奇材料”
它能够实现
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超级快充模式
目前国内唯一一条吨级生产线
就在徐州
走,大徐带你去现场看看
大徐在现场
1.原材料按配方配比。
2.原材料搅拌/混合、特殊处理。
3.把经过二次混合的原料抽至反应釜。
4.Mxene导电浆料成品抽至收料罐。
5.Mxene导电浆料成品还要经过搅拌、冷干滚压等步骤,制成粉体材料。
6.将粉体材料制作成扣式电池,进行测试。
7.进行电池性能测试。
“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条吨级MXene导电浆料生产线。”6月4日,徐州纳烯新材料研究院院长屠兴超站在仅170平方米的实验室介绍道,“MXene的量产将加快实现超级快充模式的普及,对电动汽车市场产生巨大影响。”
MXene导电浆料吨级产线
MXene究竟是什么“神奇材料”?如何能够让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的超级模式成为主流?
2011年,美国德雷赛尔大学项目团队发现了MXene——金属层和碳层交替的二维纳米材料。
这种新材料“年龄”不大、价值不小。透过手套箱,屠兴超指着其中一个容量约50毫升、装着蓬松墨粉的试剂瓶说,这就是MXene粉体,不到半克的重量,市价在500到1000元。
“MXene看起来像三明治,两层氧化物就像面包,中间填充导电碳和金属。MXene层可以像多层薯片一样叠加在一起,进一步增加续航能力。”屠兴超说。
在MXene“出世”后,因其独特的性能和应用前景受到广泛关注。研究院主创团队敏锐地意识到,这是能够大幅提升锂电池倍率性能的理想材料,随即展开系统性研究。
他们深入分析了MXene材料的化学、物理和电化学特性,认为MXene是实现锂电池超级快充续航的关键材料。但当时MXene材料只能按克售卖成本过高,导致其无法实现商业化走入大众的生活。
研究团队进行实验
如何实现MXene量产?这道难题摆在研究团队面前。经过十余年的不断尝试和改进,团队发明的循环蒸汽刻蚀和诱导自剥离技术,成功解决横亘在MXene材料大规模量产难题,产率从传统方法的30%左右提升至99%以上。
2021年,徐州纳烯新材料研究院正式成立,同年,全球首例MXene粉体公斤级以上规模的产线在研究院投入使用。
此后3年时间研究院全力推进生产设备的设计、装配和调试以及产品中和性能的验证等工作,终于在今年实现了MXene材料粉体和浆料吨级不间断生产。
2011年至今,从实现MXene粉体按克生产,到建成公斤级粉体产线,再到设计吨级MXene导电浆料产线,研究团队正在逐步实现MXene商业转化的量产目标。
“为进一步加快MXene量产进度,我们从深圳挖来技术人才搭建起吨级生产线,定制化配置MXene导电浆料。”屠兴超说。
原材料搅拌混合
正在检查MXene浆料生产设备的杨深正是屠兴超口中的人才。去年十月份,杨深放弃了深圳某公司的高管工作,选择与研究院一同推进市场转化,目前担任徐州纳烯新材料研究院总经理一职。
“起初我还不相信徐州有团队研究MXene,来调研之后才得知他们已经开始推进吨级产线。”杨深没有想到徐州还有这样一家新材料研究院。
聚英才而用之,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不竭动能;同时不同企业的合作意向,也加快了MXene的应用进度。
“刚刚收到的消息,下周二上海有一家公司准备来研究院考察。”杨深正在为接待企业做着准备,几乎每周都会有2-3批企业来访。
MXene导电浆料应用领域集中在新能源汽车电池,能够有效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速度过慢的问题。提及下一步规划,研究院总经理杨深表示,目前最紧要的是加快MXene的市场转化。
“只有拉近实验室到市场的距离,才能实现科技成果的真正转化,现在研究院正带着MXene,参加各种大型的‘相亲会’。”杨深所说的“相亲会”是指论坛、学术交流会或者电池行业展会等,截至5月底,已有5家头部企业在会上与研究院达成合作,推进投产测试。
制作完成的扣式电池
如今,远在1000公里之外,某头部电池企业的生产车间里,MXene浆料经过混合处理注入电芯,通过测试后企业将与徐州纳烯新材料研究院深度合作,共同突破电池领域颠覆性技术难题。
“研究院正在着手规划新场地,预计今年至少增加4条生产线,规模比现在大 5-10倍。”屠兴超对于MXene的应用前景充满信心。
文字 | 孙冯燕 王春莹 崔文文
图片 |魏煜恒 潘启睿
制图 | 傅可涵魏煜恒
一审 | 杨洁
二审 | 魏晓青
三审 | 孙冯燕
上一篇:沙特,下一个硅谷?
下一篇:筑牢算力发展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