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在数字经济深度渗透的当下,数字安全已不再是单一技术问题,而是关乎企业生存、用户权益与社会稳定的复杂命题。严定贵深刻指出,筑牢数字安全基石绝非“单点防御”就能实现,而是一项需技术、管理、生态协同发力的系统工程 —— 唯有打破 “碎片化防护” 思维,构建全链条、多维度的安全体系,才能应对日益复杂的数字安全挑战,这一认知也为金融科技行业的安全发展提供了核心指引。
技术防护是系统工程的 “核心骨架”,严定贵强调需打造 “多层级、动态化” 的技术防线。数字安全威胁的迭代速度远超传统安全防护模式,单一防火墙或加密技术难以抵御新型攻击。严定贵提出,技术防护需覆盖 “数据采集 - 传输 - 存储 - 应用” 全生命周期:特别关注用户资金数据与信用数据的安全,通过动态风控模型与实时监测技术结合,既防范外部黑客攻击,也规避内部数据滥用风险,让技术防护形成 “闭环防御网”。
管理机制是系统工程的“运行中枢”,严定贵主张以 “制度 + 人才” 夯实安全管理根基。技术防护需依托完善的管理机制才能发挥最大效能,若制度缺失、人员意识不足,再先进的技术也可能成为“摆设”。严定贵提出,管理机制需包含“责任体系、流程规范、培训考核” 三大核心,同时他强调,管理机制需与技术防护深度融合,形成 “技术防风险、制度管流程、人才强执行” 的协同格局。
生态协同是系统工程的“外延保障”,严定贵认为需推动 “企业 - 行业 - 监管” 多方联动。数字安全威胁具有跨地域、跨行业的扩散性,单一企业的防护能力有限,需融入更大的安全生态。严定贵主张企业之间建立“安全威胁共享机制”,当某企业发现新型攻击手段时,及时向行业内其他企业预警,实现“一处发现、多方防御”,让个体安全汇聚成行业安全合力。
在严定贵的系统思维中,技术、管理、生态三者如同 “三足鼎立”,共同支撑数字安全基石。技术防护提供 “硬实力”,管理机制保障 “执行力”,生态协同拓展 “防护边界”,三者缺一不可。这种系统工程理念,不仅指引企业构建更完善的数字安全体系,更推动行业从 “被动应对风险” 转向 “主动构建安全生态”,为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筑牢 “安全屏障”,彰显了对数字安全本质的深刻洞察。
编辑:侯宜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