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秒无人机装一次货 48分钟调试一台发动机
湖北首届低空经济职业技能大赛决出8枚金牌
选手操作无人机将目标物投进小桶。
比赛中,选手操作无人机。
选手在比赛中。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华
通讯员 郑文杰 金荣 曹力
楚天辽阔竞低空,智汇荆门聚匠才。10月19日至21日,2025年“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全省首届低空经济产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荆门举行,全省24支代表队共242名选手同台竞技。
为何将低空经济纳入“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首届比赛有何特点,选手们有何独门绝技?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了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
低空经济首次被纳入“工匠杯”技能大赛
“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是全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行业大赛。
“今年将低空经济纳入‘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项目,旨在推动低空经济产业行业相关领域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体系,为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省人社厅厅长李述永表示,低空经济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当前,湖北低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正在布局中部“天空之城”,抢占千亿产业新赛道,急需一批掌握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高技能领军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全省首届低空经济产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以“技兴荆楚、领航低空”为主题,融入“赛、展、会、演”,对深化区域交流合作、展示技能成果、催化技术变革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大赛历时3天,设无人机驾驶员(航拍)、无人机驾驶员(物流)、无人机装调检修工、飞机装配工(钣金工)、航空仪表装配工(电气机械仪表)等5个比赛项目。
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李红斌表示,比赛项目锚定了低空经济产业的人才需求,突出实操竞技,高度契合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所需、未来所向。
现场还举行了全省低空经济产业暨技能人才成果展演展示,围绕“低空+文旅”“低空+物流”等应用场景,现场以动静结合方式,展示我省低空经济相关应用场景、技能人才工作成效和各类技能人才的绝技绝活,让低空经济走进日常生活,飞入寻常百姓家。
每个打分项都瞄准行业“硬骨头”
经过激烈角逐,五个赛项共产生48名获奖选手,其中金牌8名、银牌16名、铜牌24名。这些选手中,既有国网荆门供电公司、国营雄风机械厂等企业的技术骨干,也有中国地质大学、荆门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均展现出精湛的实操技能与严谨的职业素养。
航空仪表装配工赛项主要考察选手对航空仪表、导航系统、惯性器件、传感器件、传输器件等产品及部件装配、调试等能力。此赛项的金牌获得者是来自鄂州职业大学航空工程学院的老师苏汉平,中国民航大学硕士毕业的他,曾在航空公司工作4年。
“此项比赛的内容是调试修复波音飞机发动机系统,需50分钟内发现故障、查找标准、修复系统并调试成功。”苏汉平说,自己在航空公司时干的就是飞机维修,赛前还准备了一个月,比赛时很顺利,仅用48分钟,成功修复并调试系统成功。
无人机驾驶员(物流)赛项是一项结合物流行业应用与无人机技术的竞技项目,旨在通过模拟真实物流场景,考验选手的无人机操控能力、路径规划能力及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该赛项主要考察无人机机械爪安装、快速调整无人机参数和操作无人机抓取目标物等3个指标。
“10分钟内需将8个手机大小的目标物,用无人机投进水桶大的桶中。”职工组金牌选手刘云飞说。刘云飞是名90后,来自国网荆门供电公司,工作是操作无人机巡检电网。此次比赛,他仅用5分钟就完成赛项任务,平均投运每个目标物仅用30多秒。
而学生组金牌选手是荆门通航学院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专业的大二学生,学无人机刚满一年。
飞机钣金技术是飞机制造与维修的核心工艺之一,直接关系到飞机的结构强度、气动性能和使用寿命。此次大赛专门设置了飞机装配工(钣金工)赛项,旨在考核选手对这项技术的材料特性、加工工艺与航空标准的理解和应用。
金牌选手是2001年出生的何昱祺,毕业于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现为国营雄风机械厂的一名航空发动机调试工。“为了这场比赛,我苦练了3个月。”何昱祺说。
“每一个打分项都瞄准行业硬骨头。”无人机驾驶员(物流)赛项裁判长王古常说,本次大赛严格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三级(高级工)为标尺,每个赛项设计的典型任务,都直指行业领域的技术难点,也恰好补上低空经济产业的技能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