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北京出现降温天气,连续两日晨间低温低至冰点以下。北京何时入冬?
根据《气候季节划分》国家标准,当出现首次连续5天的滑动平均气温<10℃时,这5天里的第一个日期即为入冬日。从历史数据来看,北京常年平均入冬时间为10月31日(基于1991年至2020年的数据)。
按照《北京市供热采暖管理办法》规定,正常供暖期为每年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若出现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5℃,经相关部门研判后可提前供暖。
数据说“不太冷”,身体为啥觉得“冷爆了”?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赵玮指出,今年10月以来平均气温为14.6℃,常年同期平均气温为14.8℃,气温实则“略偏低”,并非异常寒冷。为何感觉“冷爆了”?
原因一:“渗透式”冷空气,持续“掉血”。以往 寒潮如“猛拳”,来得快去的也快,气温快降快升。今年冷空气是“渗透式”的,寒潮后不断有弱冷空气补充,导致升温乏力,低温持续。
原因二:前期“偏暖”铺垫,温差加剧体感。今年前期气温比常年偏高1℃,身体已经习惯了“暖秋”。从“偏暖”基准线上突然降温,温差对比格外强烈,体感上会觉得“格外冷”。
原因三:晴空辐射,昼夜“冰火两重天”。白天太阳晴晒,有“辐射增温”,感觉尚可。夜间至清晨,晴空无云,“辐射降温” 效应极强,导致夜间和清晨气温低至冰点。
所以,不是数据骗人,而是持续的低温、巨大的温差和夜间的严寒,共同放大了我们的“冷感”。
不是说全球变暖吗?怎么冬天还这么冷?
专家辟谣:全球变暖≠冬天变热!
全球变暖是地球平均温度升高,并非各地、各季节都更热,极端天气会更频繁。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指出,今秋后期进入拉尼娜状态。通俗说,这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持续变冷的现象,会搅动全球大气,可能让我国冬天更冷。
气候是拉尼娜、全球变暖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今年需注意,近期寒潮只是预演,北方、西南、华中可能有阶段性低温雨雪,华东、华南要警惕干旱。
降温别慌!北京的“暖流”已在路上
目前,北京的供暖保障已进入冲刺倒计时!确保供热系统11月1日具备供暖条件。锅炉、换热站等设备设施已完成全方位“健康体检”;提前上水打压的冷态调试正有序推进;“供暖管家”已全员上线进行散热器等设备入户检查;更有气象部门精准“护航”,天气一变,供暖温度立马跟上!
来源:千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