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测深地空间,给地球做“体检”; 依托5G技术,打造全价值链智能工厂;突破“卡脖子”技术,金属粉末一键打印3D世界……在徐州,一个个科技创新项目正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一项项“黑科技”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近年来,徐州坚持推进转型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并举,走出了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振兴转型之路。
前瞻布局,下好未来产业“先手棋”
地球内部到底有什么?深地又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在徐州卧牛山地下百米深处,云龙湖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正朝着突破世界深地开发领域前沿科技难题,解决国家发展的资源空间制约进军。
云龙湖实验室巷道图
在实验室深地空间钻取测探一体化装备研发平台,多类精密仪器钻进岩层,深入地底,将地下空间数据实时传输至监测系统当中,为深地探索提供数据支撑。该实验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对深地进行开挖、利用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如突水、突泥、瓦斯突出、岩爆、冲击地压等灾害,就如同人生病一样。而这套探测设备就像给地球做“体验”,可以提前了解到哪些地方有致灾风险,再“对症下药”,采用整治措施,保障深地工程的安全。
实验基地门口
“我们实验室于2021年正式成立,主攻‘深地资源与空间开发’研究方向,目前已建成深地装备、深地开发、数字深地和深地环生四大综合科研平台,向城市地下空间、深部地下空间、超深部地下空间不断探索研发。”负责人表示,目前深地随钻探测、深地空间智能探测、深地智能盾构、深地空间热能储用等5个二期科研平台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中,下一步,实验室将组织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开展联合攻关深地领域技术难题,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形成推动深地未来产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培育未来企业是为新质生产力“播种”。去年以来,徐州积极抢占新领域新赛道,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聚焦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等一系列部署,前瞻布局了“5+X”未来产业体系,一体推进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应用场景建设和重点企业培养,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
以“数”为媒,迈向智能互联新时代
在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起重机转台智能生产线上,机械手有条不紊高效运转,机器人闪转腾挪动作娴熟……在这里,行业首创智能重载物流技术与十台焊接机器人联动,实现焊接过程全自动完成,无需人员干预。
全球首条转台智能焊接生产线
“如何提升市场竞争力、如何落地新质生产力?我们一直在找答案,最后发现,数字化转型是必由之路。”据徐工重型信息化总监李忠福介绍,徐工重型立足于未来全球竞争的核心发展战略需要,充分考虑装备制造业“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离散型制造需求,制定了“智慧重型”的整体发展规划,建设“1个中心,2个平台,4个数字化车间,10条智能产线”,打造行业首个5G智慧工业园区和5G全价值链智能工厂,先后被评为首批全国智能制造标杆、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是行业内首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达到四级水平的企业。
底盘智能生产线
如今,在园区内,通过5G技术的赋能和大数据的运用,“万物互联”得以实现,设备、产品车、物流车、生产环节中的各种物料、当前的库存状态……所有表现一览无余。这些看得见的生产线和看不见的数字化系统,清晰地展现出了一座未来智慧工厂的模样。
工业互联是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支撑,是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石。2022年底进入国家“双千兆”城市行列以来,徐州充分依托本地先进装备制造业基础优势,深度实施“5G+工业互联网”融合工程,累计实施“智改数转网联”改造项目2592个,2233家企业完成改造项目。
向“新”而行,拉响产业创新“强引擎”
小小粉末经过3D打印,可以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模具、汽车制造、3C电子等高端制造领域,这样的技术你听说过吗?在位于徐州经开区的江苏威拉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记者亲眼目睹了这一前沿科技的诞生。
VIGA制粉装置
在金属粉末生产车间,大块的镍、钴、铬、钛等金属,经过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套“制粉——筛分——后处理”自动化一体化装备处理,制成微米级粉末。据威拉里总工程师叶国晨介绍,一直以来,高端金属粉末存在国产化率低、产能不足的情况。该公司深耕金属粉末材料领域,实现金属粉末“卡脖子”技术重大突破,核心粉末产品打破国外封锁、实现国产替代,核心制粉装备完全自主可控、成套装备及关键零部件自主化率100%。
金属粉末材料
专精特新企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生力军。近年来,徐州“专精特新”企业深耕国内外行业细分市场,培育了一个又一个行业“隐形冠军”。截止2023年底,徐州已累计获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1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58家。
今年4月份,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围绕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展专题调研时强调,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343”创新产业集群发展,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徐州作为全省唯一肩负老工业城市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双重任务的城市,下一步,徐州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夯实产业根基、积蓄发展动能,确保2025年工业规模过万亿,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强劲支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赵天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