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涅茨克的长期争夺:俄罗斯的困境与代价
自2014年俄罗斯首次秘密介入乌克兰东部以来,已经过去了11年。尽管俄罗斯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核武库,且是一个强大的军事国家,但它至今未能完全占领顿涅茨克地区,这个仅占乌克兰面积4.5%的地方。俄罗斯虽然几乎完全控制了卢甘斯克州,但在顿涅茨克的战斗中,至今仅占领了该地区约78%的领土。面对长达50公里的乌克兰防线——“堡垒地带”,俄军的进攻屡屡受挫,战局陷入僵持。
一、顿涅茨克的战略意义
顿涅茨克并不是一个普通的边疆地区。它是顿巴斯工业区的核心,曾贡献了乌克兰近16%的GDP。这里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同时也是俄罗斯与克里米亚之间的关键“陆桥”。对普京而言,控制顿涅茨克不仅仅是军事目标,更具有巨大的政治意义。占领顿涅茨克将意味着俄罗斯实现“顿巴斯回归”的目标,也能为普京在“保护俄语人口”的论调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失去这一地区,不仅意味着俄罗斯的领土损失,更是对民族认同的巨大打击。
二、为何俄军始终无法完全占领?
军事分析师们指出了几个关键原因。
首先,乌克兰的防御工事极为坚固。自2014年起,乌军就在顿涅茨克地区建设了纵深防御体系,包括战壕、雷区和反坦克障碍,这些防御设施经过八年的不断强化,成为了俄军进攻的巨大障碍。
其次,俄罗斯军力在长时间的消耗中严重受损。开战初期,俄罗斯尝试通过闪电战迅速占领基辅,但失败后,俄军将焦点转向东部,然而仍未能突破乌军的防线。根据英国国防部的评估,俄军已损失约2500辆主战坦克,甚至不得不动用60年代的T-62坦克来填补兵力空缺。
最为关键的是,乌克兰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持续援助。从“标枪”反坦克导弹到“海马斯”火箭炮,西方的先进武器系统显著增强了乌军的防御能力。尽管美国近期的援助有所延迟,但欧洲国家正在加速补充这些武器,确保乌克兰战斗力的持续。
三、特朗普的插手暴露了普京的困境
最近,特朗普在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白宫会谈中,愤怒地指责乌克兰拒绝投降,称这让他未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一事件揭示了特朗普典型的交易式外交思维,同时也反映出普京的困境。如果俄罗斯能够在战场上取胜,又何需借助特朗普的压力去逼迫乌克兰撤军呢?普京现在的策略是在与时间赛跑,他寄希望于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逐渐疲软,同时希望通过特朗普等政治力量迫使泽连斯基投降。然而,这种策略本身就是一种军事上的无能。
四、长期消耗战的巨大代价
战争已持续11年,给各方带来了巨大的代价。据联合国统计,从2014年到2022年全面入侵前,顿巴斯地区至少有3400名平民和4400名乌克兰士兵丧生。全面入侵后,仅马里乌波尔一地就有约7.5万名平民死亡。顿涅茨克的战场僵持不仅消耗着俄罗斯的军事资源,也在悄然改变着欧洲的安全格局。北约在这场战争中变得更加团结,芬兰和瑞典也放弃了长期的中立政策,加入了北约,而这一地缘政治变化显然是普京未曾预料到的。
结语
顿涅茨克的战局僵持,暴露了现代战争中的一个残酷现实:即使是最强大的军队,在面对坚固的防线和持续的外部援助时,也可能陷入困境。俄罗斯至今未能完全占领顿涅茨克,并转而寻求政治解决方案,这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失败。而特朗普的插手,无论如何,也无法掩盖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的战略困境。顿涅茨克的未来,或许不在于某一场决定性战役,而是依赖于各方在长期消耗战中的耐力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