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中方的最新回应,才明白为什么中方会对美国说出“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这10个字,主要是特朗普政府实在做的太过分了。
为啥中方会明确说出这10个字?特朗普政府在中美经贸互动里到底做了哪些过分的事?中方又是怎么回应美方这些行为的?想弄明白这些,咱们就得好好说说最近中美之间的事儿。
马德里经贸会谈之后,美国的一系列操作,已经不能用过分来形容了。本来谈完了,大家都以为双方能朝着好好沟通的方向走,结果才短短20多天,美方压根不管中方反复劝阻,一下子就出台了20项对华打压措施。这哪儿是想解决问题的样子,分明是在破坏会谈氛围。
9月底的时候,美方搞了个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穿透性规则,说白了就是把好几千家中国企业变相列进了实体清单,打击范围一下就扩大了。
到了10月14号,美方又针对中国造船业,搞了个“301”调查港口费措施,这对中国造船行业的利益损害可不小,造成的消极影响特别恶劣。
不光是会谈后搞突然袭击,美方长期以来在经贸上的做法也挺让人不齿。他们总拿“国家安全”当借口,把经贸问题政治化,滥用出口管制这招,对中国企业搞区别对待。
就拿之前来说,8月底的时候,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还带队去美国磋商,中方都主动释放诚意了,可美方呢?还是该加限制加限制,完全不把谈判该有的互信当回事。
更过分的是,美方对中方谈判的态度。美国财长贝森特在公开场合就没说过几句实话,还颠倒黑白说中方曾警告“要是美国收船只停泊费,就会引发全球体系混乱”,故意把中方塑造成“全球霸凌者”的形象。
不光如此,他还对中方谈判代表人身攻击,用“不请自来”“言辞强硬”“战狼”这种词说李成钢副部长。要知道,李成钢副部长他们谈判,都是基于中国的利益和立场,美方自己谈不拢,就搞这种小动作,太不符合外交礼节了。
面对美方这么多过分的行为,中方的回应其实特别克制且合理。就拿稀土出口管制来说,这可不是什么“禁止出口”,而是中国政府依据法律法规,完善自身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当做法。
在沟通方面,中方也一直没关上大门。中美在经贸磋商机制框架下,一直保持着沟通,最近还搞了工作层会谈。中方也知道,过去4轮经贸磋商已经证明,只要双方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然,要是美方非要“打”,中方也不怕。中方推出的“升级版”稀土出口管制,就是针对美国军工复合体和高端制造业依赖稀土的情况,断了他们想另起炉灶搞稀土供应链的念头。
另外,中方还对停靠中国港口的美国相关船舶收同等费用,这也是对美方“301”港口费措施的回应。
中方之所以会提出“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这10个字,其实也是被美方的“得寸进尺”逼出来的。以前中方总想着顾全中美关系大局,谈判的时候也尽量谨慎克制,可换来的却是美方变本加厉的打压,一会儿扩大实体清单,一会儿又威胁加关税。
时间长了,中方也明白过来,不能再让美方这么误判下去,必须亮出自己的底线,让美方知道,中方不会在压力下妥协。
要强调的是,中方提出这一立场,不是想跟美方“斗”,而是希望通过明确底线,让美方回归理性,重新回到谈判桌前,用平等对话解决问题。
现在再看美方的处境,其实挺被动的。之前还威胁要对华加税,现在在中方反制后,反而主动求通话,还说要找办法稳定局面,这说明美方手里能打的牌已经不多了。
说到底,要想让中美经贸关系好起来,关键还在美方。他们得先摒弃霸权主义思维,别再滥用出口管制,停止对华打压。要是能拿出诚意,按照两国元首通话的共识,跟中方平等对话,管控好分歧,才能珍惜之前磋商取得的成果。
希望美方早点认清现实,别再做那些过分的事,跟中方一起推动经贸关系回到正轨,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