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湖南1900多万亩的晚稻进入收割高峰期,但前段时间寒潮带来的连续阴雨天气,也让今年的秋收摊上了难度。在洞庭湖畔的岳阳市屈原管理区,那里的水稻新品种展示与评价基地正在进行收割。前段时间的寒潮天气对当地秋收的影响有多大?目前最新的秋收进度如何?
总台记者李艳君在岳阳市屈原管理区水稻新品种展示与评价基地看到,部分田块正在进行收割作业。从空中视角来看,整片稻田呈现出“黄绿夹杂”的颜色,这是因为受寒潮阴雨天气影响,稻穗变黄了,但叶子还是绿的,所以看起来黄绿夹杂,跟大家印象中的金灿灿不一样。
记者手上摘下的稻穗,大概200粒,整体还是比较饱满的,但仔细看会发现尾部有少部分的瘪粒,这是由于天气不好导致的灌浆不足。
抢农时 调农机 应对寒潮保产量
水稻什么时候该进行收割呢?据老乡介绍,关键要看黄熟度。黄熟度是稻壳由绿变黄的程度,尾巴还仅剩一到两粒是绿色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收割了,这时候黄熟度达到了80%。平时要黄熟度90%但现在80%就可以收割了,这样能保证稻谷产量最大。因为再往后它不会再长了,也能避免雨水浸泡导致最早熟的稻粒发芽霉变。
阴雨天气还有一个影响,稻穗整个“躺平”在地上,因为灌浆以后水稻的头部较重,再加上风雨交杂,把它吹倒在地上,这也成为秋收的难点之一。针对倒伏情况,当地统筹调度218台全喂入式和半喂入式收割机作业,这种收割机的铲斗可以把稻穗铲起来再收割,做到应收尽收。
此外,当地还密切查看田间的黄熟度和天气情况,趁着雨停间隙组织抢收;如果出现农机紧张的情况,当地统筹组织全区两百多家合作社的所有农机进行调度,精准匹配农户收获的需求;如果还不够,再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紧急调动外地农机。
试种大批晚稻新品种 今日开始测产
这片100亩基地内试种了由湖南省农科院征集的76个晚稻新品种,科研人员全流程记录生长数据,最终对10个品种进行测产。
测产如何进行呢?每个品种选取3个点位,每个点面积10平方尺,进行收割、去杂、脱粒、第一次称重、测水分、烘干、第二次称重,然后再取平均值,得出亩产结果。
这是刚刚收上来的湿谷,摸起来感觉很湿润,专家说水分含量至少在30%以上,所以今天测产烘干的时间比较长。上午已经完成1个新品种的测产,测得的结果是湿谷1156斤/亩,结果相对符合预期。
凭测产结果选种 农户省心更有信心
测产的最终目的是给农户提供参考。当地2023年实行“全域水稻单产提升行动”后,把新品种种给农户看,产量测给农户看,让农户看到实打实的效果再“选种种粮”。产量是其中一个参考的维度,另外生长过程中的抗病虫害和抗倒伏等能力,也是筛选的标准。晚稻生长周期长、产量没那么高的情况下米质比较好,同样也能卖出一个比较满意的价格。
新品种到底好不好吃呢?新收上来的新品种,属于小粒型,煮熟之后,色泽亮白,那种独属于新米的米香浓郁扑鼻。吃起来软糯清甜,这是丰收的味道。
湖南阴雨天气仍在持续,农户也在抢抓农时收割稻谷,全力推进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