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中国航空报)
袁萌 王丹丹 李念霏
近日,航空工业计算所软件工程化及应用软件研究室(十九室)围绕“聚力质量提升,铸就软件精品”主题,开展软件需求分析方法专题研讨,持续提升软件研制质量,为机载系统软件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组建团队 探索路径
十九室作为专业的机载软件研制和软件工程化技术研究部门,针对传统软件研制过程中部分研发团队对需求认知不深、分析方法不系统等问题,创新性组建软件需求能力提升小组,开展专项研讨与实践。团队以工程研制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深入剖析“需求的本质特征”及“需求的规范化表达”,结合十九室软件分类体系,采用结构化分析方法开展需求建模实践。通过多轮研讨与案例推演,团队逐步形成需求分析框架:对以数据流/控制逻辑为主的应用软件,通过系统学习数据流图(DFD)的分层逻辑与绘制规范,构建从需求梳理到功能分解的完整建模闭环;对以API接口为核心的平台类软件,引入结构树模型进行分层需求分解。
针对需求分析中异常处理、设计约束等关键要素难以显性化的问题,团队创新提出“1+M+N+X”场景分析法,系统覆盖“关键行为”“异常条件”“设计约束”“性能需求”四大维度,形成可复用的需求分析模板。最终,团队将结构化方法与场景分析法深度融合,编制《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编写指南》,明确需求分析方法、编写格式及质量规则,为后续需求工程标准化奠定基础。
专项培训 强化能力
为全面提升团队软件需求分析能力,十九室策划实施“需求定义—特征解析—方法应用—规范编写”四阶培训体系。
培训采用“理论讲解+案例推演+实战演练”三维模式,结合典型项目案例分析软件功能,解析需求。针对研发人员在需求捕获、场景建模等薄弱环节,十九室累计开展专题培训12场次,覆盖全室100%研发人员,为计算所软件质量提升提供持续能力支撑。
质量为本 铸就精品
依托《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编写指南》,十九室全面启动需求型谱建设与示例库工程,通过专家评审、小组协同等方式,构建可复用的分析框架和需求示例库。
目前已形成覆盖各业务场景的软件需求型谱体系,并积累2000余条高质量需求条目,计划年内完成3000余条高质量需求的编写工作。高质量需求库的建设显著提升了软件设计与测试阶段的效率,需求覆盖维度实现多维度拓展。方法应用后,需求文档规范性、需求可测试性等关键指标均有明显提升,为软件项目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奠定坚实基础。
体系推广 创造价值
十九室构建的软件需求分析方法已作为标准化工具在计算所四级项目中全面落地应用,各项目团队严格遵循统一的结构化分析框架开展需求梳理与文档编写工作。通过结构化建模、场景化需求拆解等标准化流程,实现需求完整性与可验证性双重提升。
十九室始终践行“质量是航空人的生命”理念,将需求工程作为软件质量提升的源头抓手,通过规范化数据流图与结构树梳理需求,实现需求定义的完整性与可追溯性双提升,为软件设计、测试及运维奠定坚实基础。
后续,十九室将深化示例库建设,开发智能需求分析工具,构建需求质量评估模型,持续完善“需求—设计—测试”闭环,积极开展需求工程智能化研究,探索AI辅助需求分析技术,为航空软件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