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积木、一台电脑、几个传感器,如何能组成一辆如臂使指的人工智能机器小车?对青少年们而言,亲手制作出一个机器人,看着它在自己的指令下完成一个又一个动作,无疑能最大限度激发出他们对科技的兴趣。
近日,普陀区科协启动了2023-2024年“区校联动”项目,在辖区内9所学校,面向120多名中小学生,开设“AI科普进校园”系列课程,共计开展培训146课时。
活动现场(资料图片)
“我们用Arduino开源软件编程,不仅可以控制机器人运动,还能操作不同传感器采集数据。”不少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软件编程,成功组装机器人令他们激动不已。
机器人图形化编程课程是针对小学生开设的一门创新实践课程。在上海市普陀区管弄新村小学、上海市长征中学、上海市金鼎学校,学生们通过图形化编程工具,掌握编程基础,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学习,学生们激发对编程和机器人的浓厚兴趣,这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而在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上海市曹杨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安师实验中学、上海理工大学附属普陀实验学校、上海市新杨中学,课程则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涵盖了机器人基础知识、机械结构设计、传感器应用、编程控制等多个方面。学生们从认识控制器开始,逐步学习使用积木搭建机械结构和色体,最后实现熟练应用多种传感器。
活动现场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青少年正是科技兴国的未来柱石。“AI科普进校园”系列课程不仅为青少年科普了人工智能与编程知识,还激发了青少年的编程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通过系列课程的开展,让更多青少年深刻意识到,只有勇于创新,不断发展自我,将来才能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记者:蔡剑飞
编辑:王雨思
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即将启幕,普陀准备好了!抢票时间、技巧→
让市民吃上“放心粽”,他们在行动
糖画、竹编、捏面人……普陀这里沉浸式体验非遗技艺
联建联学,丰富学习形式,坚定理想信念
黄莉新走访普陀区桃浦镇,参加市人大代表集中联系社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