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同力新材料有限公司智能生产车间一角。
桐城市以绿色转型为突破口,推动塑料包装等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一年来,借助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桐城塑料包装产业焕发崭新活力,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实践样本。
安徽同力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特种塑料制品、生物基全降解塑料及耐高温工业涂层织物的企业。走进该企业生产车间,智能机械臂正精准分装发往高铁餐车的生物降解餐盒。这家曾深陷“以低价换市场”困局的企业,自2016年起实施“材料革命”,成功研发以玉米淀粉、PLA为原料的生物基全降解材料,产品通过欧盟EN13432认证,广泛应用于航空、高铁等高端领域。
安徽同力新材料有限公司智能分装生产线。
该公司总经理苏本璋介绍:“以前,市场上比谁的价格最低;现在,比的是谁的质量最好。高质量的产品、最优的性价比才能赢得客户。公司生产的生物降解塑料能够满足各项环保指标要求,通过绿色转型,企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尝到绿色转型甜头的,还有位于龙眠街道金大地工业园区的安徽繁荣包装有限公司。该公司致力于PVC/PETG热收缩标签、BOPP标签、珠光膜复合类标签及卷材、一体化珍珠膜标签和其他塑料类标签的研发与生产。
在该企业的智能化车间,智能自动配墨系统高效精准配兑生产线所需原料;AGV机器人有序搬运原料,可减少一半以上人力投入;企业应用升级后的MES系统后,从原材料投放到成品出库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追溯,扫码投料、质量追溯等功能充分发挥,产品不良率大幅下降40%;单线日产能达70万平方米,生产效率是传统模式的3倍。
安徽繁荣包装有限公司智能自动配墨系统。
该公司生产部经理梁凯平说:“一年来,公司紧扣主业主责,扎实推进智能化改造,引进先进设备和系统,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明显提升。AGV机器人、自动下料机械臂等智能装备还在持续引进、陆续落地。”身为桐城绿色包装产业集群的核心成员之一,繁荣包装公司的二期1.13万平方米智能化厂房预计于2026年初投产,企业计划引入WMS系统,与现有AGV、ERP、MES系统深度集成,进一步提升“智造”能力。
作为国家级塑料包装产业基地,桐城拥有4800余家绿色包装企业,年总产值近300亿元。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数百家企业已转型生产可降解塑料制品,形成生物降解购物袋、高端包装容器两大产品体系。
从生产源头的“材料革命”到加工制造的“智能生产”,桐城包装产业正经历从传统制造到现代“智造”的深刻转型。这种以绿色为底色的产业升级,不仅破解了“低价竞争”困局,更探索出一条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安徽繁荣包装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一角。
据桐城市科工局副局长张毅介绍,一年来,桐城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市新增规上企业5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重点“小巨人”企业各新增1家。今年1至8月,传统产业和“两新一医”产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7.32%和13.1%,绿色包装、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两大产业分别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省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下一步,桐城将持续聚焦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支持企业壮大体量、提升质量、树立标杆,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阔步迈进,实现高质量发展。(汪立 徐鑫鑫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