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 实习生 罗语熙
10月18日,首届“中医药创新与健康”学术会议在成都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江雷受邀出席会议。在接受专访时,他结合跨学科研究成果,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与国际化进程提供了全新视角。
江雷院士的研究横跨材料科学、量子物理与生命科学领域。他指出,前沿研究已证实生命体系中存在离子量子态,其核心表现为离子通道内离子的有序运动可产生电磁波发射。当这些离子通道的特征频率位向一致时,人体会形成宏观量子态,类似“万人合唱”的同频共振效应。“这种量子层面的机制能解释中医经络以及针灸、艾灸等理疗方式的科学原理。”他以合谷穴刺激可改善牙周神经麻木为例,说明量子态共振在人体中的具体作用。
谈及中医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方向,江雷院士明确了两大优先布局领域。一是“医工结合”,将传统诊疗经验与现代工程技术相结合,提升诊断的精准性与治疗的规范性。二是中医药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借助AI技术解析中药药理机制,精准提取有效药用成分,推动中药向成分明确、机理清晰的科学化方向发展。“这两个方向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关键抓手。中医国际化的大门已经敞开。”他相信,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与跨学科融合,中医将在世界医疗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主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