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讯:10月18日,智元机器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表示,预计十年后,未来的机器人在形态上将呈现轮式、足式并存的格局。
从足式机器人的必要性来看,人类生活与工作环境中存在大量为双足设计的基础设施,如台阶、马路牙子等,这些场景是轮式机器人难以适配的。
未来,若全球双足机器人的保有量达到100万台级,其可无缝适配人类现有道路、座位、工具等设施的特性将凸显价值。
王闯认为,双足机器人未来还会按尺寸分化,如同人类制造的车、船等产品,因用户偏好差异,将形成大、中、小不同型号的人形机器人产品矩阵。
从轮式机器人的不可替代性来看,其在特定场景下具备显著效率优势。例如,人们日常出行选择共享单车,正是因其在平整路面上的高速通行特性。
而在工厂场景中,过去一年智元团队通过大量实地调研发现,工厂内多数机器人在限定的平整区域内工作,此类场景下轮式机器人的优势远超双足机器人,它们负载能力更强、续航时间更长、运行更安静,且搬运物品时更平稳不易晃动。
即便双足机器人与轮式机器人在“大脑”(智能系统)、硬件配置上一致,双足在效率上也难以媲美轮式。
王闯总结到:未来机器人将依据场景不同,分化出轮式机器人、小尺寸人形机器人、大尺寸人形机器人等形态,且会长期并存,每种形态都有独特价值,无法被其他形态取代。
基于这一判断,智元机器人当前已规划三条产品线,分别为大人形机器人产品线、小人形机器人产品线及轮式机器人产品线,以覆盖不同场景需求。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